微 信 题 库 搜 索
医疗资讯
资讯分类
药界风云 百家争鸣 中医中药
中国医改 中国医生 医疗资讯
 医学全在线 > 医学资讯 > 中国医改 > 医改动态 > 正文
北京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恢复儿科 增设全科和精神心理科 将试点中医坐堂
来源:京华时报 更新:2009/4/2 字体:

今年,本市将恢复二级以上医院中的儿科设置,同时增设全科和精神心理科。昨天,本市2009年卫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市卫生局要求,为方便百姓就近就医,将鼓励所有有 资格的人在社区开办诊所和个体行医。
 
 
同时,北京人健康报告将一年一报。

  ■关于儿科

  二级以上医院恢复儿科

  本市共有二、三级医院近200家,但其中仍正常开设儿科门诊的不足120家。而且,因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为了使孩子得到一流的诊疗效果,通常都会选择儿童医院、儿研所等医院,因此其他医院儿科正面临日益萎缩的尴尬局面。

 今年,市卫生局提出,根据综合医院科室设置标准,在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完善儿科建设,该恢复儿科的医院要重新开设儿科。

  【解读】“当前本市不仅儿科医生紧缺,精神心理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同样缺。因此,还将制定标准,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和精神心理科。”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表示,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虽然儿科属于经济收入薄弱的科室,带不来很多的经济效益,但其社会效益显著,因此其力量不能被削弱。

  方来英表示,目前,许多原本有儿科门诊的医院因该科室为医院带来的财政收入为负增长,所以停开。“我们会设计相关的制度,考虑医院切身问题的同时,也会对患儿进行分流引导”。

  此外,在儿童卫生健康保障方面,本市积极开展各项防病体检工作。去年,全市共对12万新生儿开展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平均达到98.08%。今年,还将在相关医疗机构开展为0至6岁儿童进行免费健康体检的工作。

  >>马上就访 二级医院陷于无病源困境

  昨天,记者从南城多家二级医院获悉,院内原本开设有儿科门诊,且设有多名医生坐诊,但因为就诊患儿较少,每天门诊量都在20至30人次左右,不得不缩减规模,甚至将其关闭。

  丰台区某二级医院院长介绍,医院儿科原有医护人员共19人,且专门设有儿科病房。但因每日的接诊量仅几十人,远远不能满足科室人员的接诊需求,因此在2000年就将该病房关闭。除保留一名主任医师和一新生儿医生外,其余人员均“下放”到社区,成为全科医生。

  “儿科患儿的用药量小,检查简单,别说盈利了,一个医生的接诊费用连4000元的工资都整不出来。”该院长表示,以目前的就诊情况,如再增加儿科医生,那么医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影响。他建议,只有卫生部门先切实了解二级医院情况,并在包括增加政府拨款、人员编制等周密措施作保障的前提下,恢复儿科门诊才有望发挥作用。

  >>个例 儿科门诊苦苦支撑

  因苦于无病源而停开儿科门诊的长辛店医院也面临同样困境。虽然该门诊已停开近10年之久,但作为该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医院,应市民的需求,今年初医院恢复了关闭已久的儿科门诊,但因儿童患者较少,每天只20人次的就诊量,前景也“不容乐观”。

  >>市民反应 不考虑到二级医院就诊

  李女士的儿子小明今年6岁,正值从幼儿园转入小学的阶段。因小明身体瘦弱,且平时锻炼机会较少,每到换季时候就会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虽然不是大病,但李女士还是会带孩子到距家10公里外的儿研所开药。“虽然人多点,排队时间久点,但人家是专家,一家一个孩子,谁都想让他们各方面得到最好的”。

  李女士坦言,自己从未想过带孩子去二级医院或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其他的三甲医院都很少去。“就是习惯吧,周边的同事也都带孩子到专科医院看病”。

  ■其他政策

  健康报告每年一报

  今年本市将启动以“镶上牙齿,摘下眼镜,控制血压,调整体重”为口号的健康运动,实施控烟、保护牙齿、保护视力、恶性肿瘤防治、母婴健康等九大行动。

  从2010年起,每年发布一次“北京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和区域分报告”。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和药店等机构配放血压计和体重秤,免费为市民服务。医.学 全在.线提供www.med126.com

  同时,北京地区将建立疾病预防预警分析报告体系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并建立国内外和本市传染病疫情动态发布制度。方来英称,就像“天气预报”一样,今后每周固定会有一次或两次,将北京的传染病疫情和当时阶段市民在健康卫生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予以发布。

  全市将推广工间操

  “首都人民从今天起向肥胖宣战。”北京市副市长丁向阳强调,今年本市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工间操和广播体操,向肥胖和其他一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宣战。1000名医务工作者将走进学校,增强校医务室的工作能力。

  民营医院纳入医保

  本市将对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实施统一的医疗机构准入规定、监管政策及统一的医疗保障政策。目前,全市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共有近2000家,其中民营医院有百家左右。今年内,本市还将新增民营医院纳入医保定点,目前已经通过审批的有约8家。此后,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将更多民营医院纳入医保。

  ■关于行医

  中医坐堂门诊将试点执行

  昨天,市卫生局首次提出了医师多地点执业的制度框架,鼓励有 资格的人在社区开办诊所和个体行医。今年,本市将开展医师多地点执业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有关制度,促进医疗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同时,本市将制定允许公立医院的名中医师经过备案,到执业注册地点以外的社区、农村行医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

  今年,本市将在药品零售企业开展中医坐堂诊疗的试点工作。届时,计划以符合条件的大型药业集团连锁药店为试点,推进药品零售企业开办中医坐堂诊所。此外,今年还将推进城区二级中医院向专科专病医院转型。

  【解读】方来英表示,鼓励名老中医进入社区、农村等处开展多地点执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延长医生的职业生命,一方面使医生的专长、技能能够在8小时工作时段外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使其即使60岁退休后,也能继续为社会提供诊疗服务。

  方来英称,医生多地点执业的现象一直存在,如北京的专家在机场见面后,都会心照不宣地打招呼,知道彼此都是前往外地进行会诊或手术,对此“擦边球”行为,本市尚无明确的规定或禁令。据介绍,多地点执业以何种形式存在一直是本市卫生部门探讨的问题,如何让有资质的医生发挥更大的活力是今年制定《多地点执业及允许医生在社区开办诊所》细则的出发点。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处处长屠志涛表示,在相关法规中,未对医师只能在所注册医疗机构从事诊疗行为有禁止要求,但为了规范医疗市场秩序、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本市中医师都“约定俗成”地只在一处医疗机构从业。屠志涛坦言,并不反对名老中医进社区或者多地点行医,正在商讨中的“规范”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打击打着“中老名医”旗号搅乱医疗市场秩序的行为。

  “不论中医还是西医,都要开展多地点执业。”方来英表示,目前本市正在设计医师多地点执业的制度框架,出台后,将首先选择部分试点开展。

  >>马上就访 应对“名中医师”做界定

  对于名中医师进行多地点执业,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医务处处长杨晓辉表示“举双手赞同”。“出发点就是便民。”杨晓辉表示,鼓励中医师进行多地点执业,可以方便百姓就近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

  对于医生由此可以增加收入的说法,杨晓辉则不予赞同,“虽然医卫从业者的整体收入不高,中医医生更是处于较低水平,但凭此创收的意义不大”。他表示,即使开展多地点执业后,公立医院的医生及专家仍以8小时工作为主,进入社区的主要目的就是“服务百姓”。

  但“名中医师”的定义是什么?会不会因此出现以牟利为目的者也到社区就诊等鱼目混珠的现象?杨晓辉表示担忧,他建议,首先应限定“名中医师”的标准,规范此政策对象的范围。同时,也应有相关的监管政策及处罚政策出台,对市场加强动态管理的力度,对从医者行为进行规范。

  >>个例 同仁堂中医院门诊量增6倍

  今年初,北京同仁堂集团在京开设了首家中医医院,除本院的10多名专家外,76名中医专家均来自国内各大医院的中医类科室。作为京城的老字号,虽然在个别药房有专家坐诊,但将专家集中起来办医院尚属首例。

  院长匡桂申表示,开设此中医院的出发点即是解决百姓“挂号难,挂专家号更难”的问题。为了保证患者的就医质量,对进入医院就诊的专家会有严格的“门槛”要求,不仅相关的从医证明和资质应齐全,而且全部医生都是经国家认定的前四批名老中医,都可谓业内“权威人士”。

  据介绍,经过3个月的营业,医院门诊量较之前增长了近6倍,日门诊量在150人左右,“我们一个科室最多时接诊92名患者,这说明百姓对名老中医进社区有需要,而且这种需要也是很迫切的。”匡桂申说。

  据了解,目前医院正在申报医保,预计很快就能成为医保定点医院。

相关文章
 中国新医改:麦肯锡方案
 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再次提高居民医保筹资标
 北京排除4例发烧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可能
 《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技术指南》公布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李德新谈个人如何防甲型流
 美国疾控中心:洗手预防最有效 如何洗有讲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