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河南中医2002,22(3):42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柴胡、黄芩、粉葛根、半夏、川厚朴、炒薏苡仁、大黄、炒二丑。 |
加减 | 体虚加党参、麦冬;上呼吸道感染加金银花、射干;干咳加川贝母、紫菀。 |
功效 | 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疏通三焦,调达上下,通内外,和畅气机。 |
主治 | 暑热症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用量随患儿年龄增减,同时根据临床症状。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新蔡县皮肤病研究所闫俊国等,观察了自拟清暑汤治疗暑热症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停服其他药物。疗效标准:治愈:热退神爽,体温恢复正常,诸症消除。好转:发热减退,体温下降未升,诸症减轻。无效:用药3日后,发热仍不退,体温无明显下降,诸症无明显改变。结果:本组68例,用药后1周治愈23例,2周治愈30例,2周以上治愈9例,平均病程12日。本方为小柴胡汤加减,疗效满意。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