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片剂;冲剂 |
药物组成 | 党参75g,紫苏叶75g,葛根75g,前胡75g,茯苓75g,半夏(制)75g,陈皮50g,枳壳(炒)50g,桔梗50g,甘草50g,木香50g。 |
方解 | 本方由11味药物组成。方中党参益气扶正、紫苏表散风寒,共为主药。葛根、前胡解肌发表,宣肺止咳,为辅药。茯苓、半夏、陈皮、桔梗开胸利气,化痰止咳;枳壳、木香宽胸除满,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扶正以助驱邪,驱邪而不伤正,使元气复,风寒散,诸症得愈 |
功效 | 益气解表,理气化痰。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
主治 | 用于体弱感受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闷呕逆。用于治疗老年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 |
制备方法 | 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30g、大枣3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
用法用量 | 水丸:每30g约 500粒,每袋9g,每次6-9g,日2-3次口服。片剂:每次5片,日3次口服。冲剂:每次20g,日2次口服。 |
用药禁忌 | 凡是有寒湿证者慎用,单纯痰热型咳嗽、气喘不宜用本品。此外,参苏汤出自《温病条辨·解产难》,由人参和苏木组成,与本品不是同一方剂。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解热,镇痛,镇咳,祛痰,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病毒作用。 1.解热:对伤寒菌苗致热的家兔灌服参苏丸0.54g/kg,于 4小时后开始持续降温。 2.镇痛:给小鼠灌服参苏丸4.5g/kg,能明显延长用热板法测定的痛反应时间;灌服参苏丸4.5g/kg,采用扭体法,本药能明显抑制小鼠的扭体次数,有明显著疼痛抑制作用。 3.镇咳:小鼠灌服参苏丸4.5g/kg,30分钟后,能明显延长小鼠对氨水刺激引起的咳嗽潜伏期及减少咳嗽次数。 4.祛痰:用酚红法试验结果提示,参苏丸有祛痰作用。 5. 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给小鼠灌服参苏丸4.5g/kg,连续7日,于末次给药后用印度墨汁法测定光密度,计算炭廓清指数。参苏丸有提高小鼠脾指数及炭粒廓清指数的作用,提示有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6.抗病毒:用鸡胚分别接种A1、A3二型流感病毒,置恒温箱,24小时后向尿囊腔内注射参苏丸0.2ml,对照组不注射。过后解剖收获尿囊液作凝血试验,参苏丸降低感染A1、A3流感病毒尿囊液的血凝滴度,提示具有抗病毒的效果。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棕褐色的水丸;气微,味微苦。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l)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草酸钙针晶成束,长32-144μm,存在于黏液细胞中或散在。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叶肉组织中有小草酸钙簇晶,直径4-8μm。油管含金黄色分泌物。联结乳管直径14-25μm,含淡黄色颗粒状物。石细胞类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较厚,纹孔稀疏。纤维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木纤维长梭形,直径16-24μm,壁稍厚,纹孔口横裂缝状、十字状或人字状。 (2)取本品7g,研细,加乙醚25ml,浸渍4小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0.5g,加乙醚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两个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3)取本品4g,研细,加甲醇2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陈皮对照药材0.5g,加甲醇5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2: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