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披麻草、独丁子、没药、麝香等六味。 |
加减 | |
功效 | 祛瘀止痛。 |
主治 | 刀伤、跌打损伤疼痛,腹痛,胃痛,牙痛及妇女痛经,部分晚期恶性肿瘤疼痛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丸:每10粒重1.6g,每次1粒,日3次口服,或痛时服1粒,必要时间隔4小时后方可再服。 |
用药禁忌 | (1)药性强烈,不可多服;(2)孕妇忌服;(3)心血管病人慎用,不能与洋地黄类药物同时服用;(4)若有误服过量,出现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心率减缓等现象,可进行对症处理,注射阿托品并输液,即可恢复正常;(5)服药后1日内忌食蚕豆、鱼类、酸冷等物。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镇痛,镇压静,抗炎,解痉等作用。 1.镇痛:热板法实验表明,一粒止痛丹3.5g/kg在给药后半小时开始出现镇痛作用,至一小时出现显著的镇痛作用,作用比吗啡弱,但维持时间比吗啡持久。醋酸刺激动物扭体法实验显示,一粒止痛丹2.5g/kg和5g/kg在20分钟内均能显著抑制动物的扭体反应。 2.镇静:一粒止痛丹1.25g/kg有显著的镇静作用,15分钟内翻正反射消失达1分钟以上的动物数(即发生睡眠的动物),与戊巴比妥钠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3.抗炎:一粒止痛丹1.7g/kg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明显抑制作用。 4.解痉:一粒止痛丹可使肠管紧张性和收缩频率降低,能明显拮抗乙酰胆碱和氯化钡的作用。 |
毒性试验 | 1.急性毒性:1次灌服一粒止痛丹,观察7日动物死亡数,按简捷法计算本品的LD50为8.5±1.36g/kg。另有文献报道其LD50为15.70±0.17g/kg。2.亚急性毒性:按不同剂量的药物和空白蒸馏水灌服8日,结果显示,一粒止痛丹1/2LD50剂量对大鼠体重有明显影响,与给药前比约下降8.9%,1/3 LD50剂量仅有轻微影响,1/5 LD50剂量组与给药前比较增加19.5%。对肝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与对体重增长无影响,对肝脏无损害的报道不同。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