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方剂现代应用 > 正文
膈下逐瘀汤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处方来源 清;《医林改错》。
剂型 汤剂
药物组成 灵脂当归川芎仁、丹皮赤芍延胡索、乌药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加减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 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用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结核性腹膜炎,小儿久泻,五更泄泻,胸膜粘连,血卟啉时病,痛经,慢性盆腔炎盆腔脓肿,宫外孕,人流后阴道出血等。
制备方法
用法用量 日1剂水煎服。
用药禁忌 体弱无瘀和孕妇忌用。
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 1.慢性腹泻:用本方加减:当归、枳壳、玄胡、五灵脂各10g,赤芍、桃仁、香附各6g,乌药9g,甘草3g。伴有寒湿者,加炮、炙升麻各6g,炒白术10g;伴有湿热者,加葛根、生薏仁各10g,败草15g;伴有脾胃虚弱者,加茯苓、炒山药各15g,白芍12g。治疗慢性腹泻3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13例,女19例;年龄25-40岁23例,41-55岁9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年。其中溃疡性结肠炎12例,病毒性肠炎7例,功能性腹泻9例,慢性菌痢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结果:32例经治疗后,24例痊愈(腹泻消失,半年无复发);5例好转(腹泻减少,或停药后复发);3例无效(连服药7剂,病情无变化者)。总有效率为91%,服药最少12剂,最多40剂。
2.慢性盆腔炎:用本方加减:当归、桃仁、红花、延胡索、甘草、香附、丹皮、赤芍各10g,川芎5g,丹参大枣秒30g。日1剂水煎服。病情好转后改为隔日1剂。服药时间15-50剂。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年龄在21岁以上,病程在6个月以上。结果:症状消失,盆腔条索或附件增厚或色块压痛等体征消失者为临床痊愈,共21例;症状基本消失,盆腔条索缩小变软或包块较前缩小,或附件增厚基本消失,压痛减轻者为好转,共37例;症状与体征均无改善者为无效,共6例。总有效率为90,6%。
3.小儿久泻:灵脂1.5g,当归2g,川芎1.5,桃仁2g,丹皮2g,赤芍2g,乌药1.5g,延胡1.5g,甘草2g,香附2g,红花1.5g,枳壳1.5g。诸药为1岁小儿1日水煎剂量,其它年龄适当增减。日1剂水煎,分8-10次服(平均1小时服1次),每次2-4匙即可。治疗小儿久泻。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半岁至10岁。均为泄泻超过2-3个月者。疗效标准:临床痊愈:服药3-7日,症状消失,大便恢复正常,停药2月末见复发者;有效:服药7日症状基本消失,但1月内有复发者;无效:服药已2周,但症状未见消失者。结果:临床痊愈46例,有效53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80.4%。
药理作用 具有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抗炎、抗菌、抑制成纤细胞,镇痛、镇静的作用;
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膈下逐瘀汤提取液0.13g/ml小鼠灌胃给药0.5ml,日1次,连续7日后观察:(1)经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试验、EA花环形成试验和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试验测得,本方可使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EA花环形成率、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本方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免疫刺激作用。(2)通过免疫特异性抗原结合细胞花结形成试验(RFC)试验、溶血空斑测定(PF)试验,发现RFC数量和PFC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荧光抗体检查发现,小鼠脾脏成熟T细胞总数显著下降,并抑制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结果表明,本方可使特异性免疫反应在早期受到抑制,使免疫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抑制。
2.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赤芍、红花、当归、桃仁、当归、川芎、元胡使血管扩张,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流量。赤芍、红花、川芎尚可改善微循环。
3.预防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川芎、赤芍、红花、当归能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4.抗菌、抗炎:当归、川芎、赤芍、丹皮有抑菌作用,当归、桃仁。丹皮、赤芍、甘草、香附有抗炎作用。
抑制成纤维细胞:川芎中的川芎嗪能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使胶原合成减少。
5.镇痛、镇静:元胡、灵脂、川芎;红花、桃仁、当归、丹皮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毒性试验
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生产厂家
各家论述
备注
相关文章
含赤芍制剂--精制血府逐瘀方--芍药苷含量测
含赤芍制剂--血府逐瘀软胶囊--芍药苷含量测
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
少腹逐瘀丸
血府逐瘀丸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