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医学衷中参西录》。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白术(炒)、生黄芪、龙骨(煅)、牡蛎(煅)、山茱萸、生抗芍、海螵蛸、茜草、棕榈炭、五味子。 |
加减 | 若劳伤加红参、三七、鹿角霜;虚寒加附片、炮姜、艾叶;虚热加生地、丹皮、旱莲草;血瘀加蒲黄、赤芍、当归。 |
功效 | 补气健脾,固冲摄血。 |
主治 | 主治脾气虚弱,脾不统血,冲脉不固所致之子宫出血,脘痛便血、崩漏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2剂水煎分2-3次服。 |
用药禁忌 | 本方治疗崩漏具有益气健脾止血作用,结合辨证加味,可收较好的止血效果,但崩漏止血容易,恢复巩固期比较困难,归脾汤有健脾固肾作用,可用以血止后的固本复旧治疗,使疗效巩固。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50例中,年龄以30岁以上者居多,病程均在半年以上。疗效标准:出血停止,追踪观察半年,月经周期、经色及经量均恢复正常者为痊愈;出血停止,半年之内月经周期、经色及经量偶有异常者为显效;出血停止,但下次月经又出现周期、经色或经量异常者为有效。结果:痊愈34例,显效13例,有效3例。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抑制平滑肌,止血,镇痛,抗菌等作用。 1.抑制平滑肌:黄芪、白芍对肠、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2. 止血:白术有抗血凝作用,茜草、海螵蛸、棕榈炭均有止血作用。 3.镇痛:白芍有镇痛作用。 4. 抗菌:茜草、山茱萸、五倍子、白芍、黄芪等均有抗菌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