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养脏汤化裁。《天津市中成药规范》(1978年)。 |
剂型 | 片剂;丸剂 |
药物组成 | 党参、白术、罂粟壳、诃子、白芍、茯苓、甘草、肉豆蔻、陈皮。 |
加减 | |
功效 | 益气固肠,调胃化湿。 |
主治 | 脾胃虚弱,久痢脱肛,腹胀腹痛,肢体无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丸:每袋6g,1次6g,日2次。温开水送服。片剂:每片0.6g,口服,1次4片,日2次。 |
用药禁忌 | 泻痢初起者勿用;含罂粟壳,避免长期应用以致瘾;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慢性肠炎、泄泻280例,其中男174例,女106例;年龄分布,30岁以下者1例,31-40岁78例,41-50岁106例,51-60岁95例;病程最长7年,最短46日,多数为2-5年。结果:治愈(症状全部消失,大便镜检正常,观察半年以上无复发者)共117例,基本治愈(症状基本改善,大便正常或每日大便次数超过2次者)共66例,显著改善(主要症状基本好转,大便次数减少)共7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93.57%。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健脾胃,抗溃疡,抑蠕动,利小便和止痛等作用。 1.健脾胃:方中白术、白芍、陈皮、甘草有抗CCI4性肝毒,保护肝功能,并有利胆、促进胰液分泌,增强消化吸收功能的作用。 2.抗溃疡:方中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在大鼠或小鼠的应激性、幽门结扎性、乙酸性、乙醇性等实验性胃溃疡上,有预防或治疗作用,它们有的可抑制胃液、胃酸的分泌量,减少总酸和游离酸浓度,有的增强胃粘膜的屏障保护而起作用。 3.抑蠕动:方中茯苓、甘草、陈皮、肉豆蔻、诃子、白芍对离体的兔、豚鼠、小鼠的回肠等平滑肌有松弛作用,能抑制乙酰胆碱、氯化钡、组胺引起的痉挛和紧张性升高,使肠运动减慢。方中罂粟壳用量最多,所含吗啡类生物碱,能使括约肌张力提高、胃肠道内含物推进运动大大延缓,有明显的止泻功效。 4.利小便:方中茯苓、白术有利尿作用,有助水湿由尿路排出。 5. 止痛:方中含芍药、甘草对胃肠道有显著的缓解止痛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