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山东省药品标准》(1981年)。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板蓝根420g,牛黄30g,冰片14g,猪胆汁400g,玄明粉20g,青黛12g,雄黄46g,硼砂20g,蟾酥(酒制)40g,百草霜16g。 |
方解 | 本方由10味药组成。主治肺胃热盛,火毒熏蒸引起的风热喉痹、急喉喑、风热乳蛾、疖、疔疮。方中板蓝根、人工牛黄、猪胆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共为本方主药。雄黄、冰片、硼砂清热解毒,利咽化腐;蟾酥消肿止痛,共为辅药。元明粉清火消肿,泻热通便;百草霜、青黛清热凉血,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凉血止痛之效。 |
功效 | 清热解痛,消肿止痛。 |
主治 | 用于治疗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炎症。咽喉肿痛,吞咽困难,口渴引饮,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等肺胃热盛证候者。对于疮疥、外耳道炎、冠周炎也有较好的疗效。 |
性状 | 本品为黑色的小丸,除去外衣后显棕黄色;气微,味先苦后麻。 |
用法用量 | 水丸:每22粒为1g,3-10岁每次3-5粒,成人每次5-10粒,日2次口服。外用:疮疥初起,红肿热痛未破者,将丸用凉开水化开,涂于红肿处,日涂数次。 |
用药禁忌 | 孕妇忌服、疮已溃破者不可外敷,忌辛辣、刺激、油腻饮食。 |
不良反应 | 过量使用喉症丸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升高。局部注射兔实验表明有充血,但未见有水肿、变性及坏死现象。有临床过敏反应报道。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 1.抗炎:喉症丸能抑制组织炎症的形成,89mg/kg灌胃对二甲苯涂小鼠耳刺激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蛋清引起的足关节肿胀无明显抑制作用。 2.镇痛:喉症丸89mg/kg灌胃对小鼠热刺激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同剂量对冰醋酸引起的外周性疼痛无明显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制备方法 | 以上十味,除猪胆汁、牛黄、冰片外,蟾酥酒制;百草霜、青黛研成细粉备用。其余板蓝根等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牛黄、冰片配研,混匀,用蟾酥酒制溶液与滤过之猪胆汁合并,搅匀,将上述药粉泛丸,用青黛、百草霜包衣,阴干,打光即得。 |
鉴别 | (1)取本品1g,置蒸发皿内,进行升华,所得白色升华物,加新制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滴,液滴边缘渐显玫瑰红色。(2)取本品1g,加乙醇10ml,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乙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胆酸对照品制成每1ml含1mg的乙醇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品溶液5ul,分别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醚-冰醋酸(2: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3→10)溶液,在105℃烘约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3)取本品2g,加氯仿10ml,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1ml氯仿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靛蓝与靛玉红对照品加氯仿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57页)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ul,对照品溶液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乙醇(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