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汉·《伤寒论》。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黄连、炙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 |
加减 | 气滞纳呆甚者,加白蔻仁6g,枳壳10g,神曲10g;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10g;肝胃热偏盛者,加川楝子10g,黄芩10g;吞酸嘈杂者加吴茱萸10g,煅瓦楞子15g;表寒肢冷甚者,重用桂枝、干姜。 |
功效 | 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
主治 | 胸中有热,胃中有寒,胸中烦闷,欲呕吐,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清,脉弦。用于治疗胃痛、呕吐、泄泻、腹胀、术后的肠粘连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
用药禁忌 | 阴虚胃痛呕逆者忌用。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胃痛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50岁,主症消失,伴随症状基本消失,6个月无复发为治愈,共22例,占55%;主症消失或减轻,伴随症状减轻,3个月内无复发为好转,共16例,占40%;治疗10日,症状无任何改善为无效,共2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抗菌,解热,镇痛,抗炎,止呕等作用。 1.抗菌:黄连、桂技、甘草等有抗菌作用。 2. 解热:黄连小檗碱有解热作用,人参可防止静脉注射引起的发热反应。 3.镇痛:黄连小檗碱、甘草等有镇痛作用。 4.抗炎;黄连的甲醇提取液、人参等有抗炎作用。 5. 止呕:黄连、半夏等有止呕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