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汉·《伤寒论》。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桂枝、芍药、大枣、生姜、炙甘草、炮附子。 |
加减 | |
功效 | 调和营卫,固表扶阳。 |
主治 | 太阳病发汗太过致汗出不止,恶风小便少而不畅,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用于治疗表虚漏汗,顽固性盗汗,窦性心动过缓,小儿虚脱,乙型肝炎等。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表虚漏汗:应用本方:桂枝7g,白芍9-15g,炙甘草6g,大枣8枚,生姜6g,黑附子9-15g。日1剂水煎服。治疗表虚漏汗100例,男61例,女39例;年龄25岁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身疼、关节不利、恶寒及小便短涩症状。结果:全部患者服药1剂后出汗均开始减少,其中服1剂汗止38例,服2剂汗止44例,服3剂汗止9例,服4剂汗止3例,治愈率为100%。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强心,扩血管,解热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利尿等作用。 1.对心血管作用:附子有扩张血管,强心作用。桂枝也有扩张血管作用。 2.解热镇痛:桂枝、芍药、附子均有解热镇痛作用。 3.镇静、抗惊厥:桂枝、芍药有镇静作用。桂枝、芍药、生姜、甘草有抗惊厥作用。 4.抗炎:芍药、甘草、附子有抗炎作用。 5. 利尿:桂枝有利尿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