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陕西中医1992,13(7):289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葶苈子5g,白果4g,麻黄4g,款冬花4g,半夏4g,桑皮3g,黄芩3g,杏仁3g,苏子5g,甘草2g。 |
加减 | 发热烦躁,苔黄加石膏(先煎)8g,并改麻黄为炙麻黄;喉中痰鸣,喘急气促加贝母,重用葶苈子至8g;大便稀以桔梗易杏仁;面色青滞,口唇紫绀,舌质暗紫加桃仁、红花。 |
功效 | |
主治 |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
制备方法 | 先煎麻黄,后纳诸药,每剂连煎两次,药液混匀。 |
用法用量 | 日1剂,少量多次服。 |
用药禁忌 | 服药后避风寒,节饮食,勿过食甘甜之物以免助湿生痰。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76例,男41例,女35例;年龄多在1-12个月,1岁以上2例;多数患儿发病因素为积食(乳)受凉。结果:喘憋消失,呼吸平稳,玩耍如常,肺部呼吸音清,X线透视正常为治愈,共49例;咳喘明显减轻,喉中无痰鸣,两肺偶闻及喘鸣,无湿鸣,精神转佳为好转,共24例;连服3剂症状无明显好转,为无效,共3例;总有效率96.1%。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