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3,13(1):44 |
剂型 | 散剂 |
药物组成 | 大黄、栀子、蒲公英、金银花、当归、赤芍、姜黄等11味。 |
加减 | |
功效 | |
主治 | 细菌、病毒性感染。 |
制备方法 | 研极粉末,制成散剂。 |
用法用量 | 常规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诸药制成25g/100ml混悬液灌胃20%的水煎液外用。①选取体重25-30g雄性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生理盐水组、消炎散组,将2%巴豆油0.05ml均匀涂在小鼠左耳前后两面,30分钟后将受试药物0.05ml/只均匀涂在同耳前后两面。4小时后断颈处死动物,每鼠齐耳根剪去左右两耳,用直径5mm的打孔器分别在两耳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用DT-100型分析天平称重,以每鼠两圆耳片重量的差值作为炎性肿胀程度的指标,进行成组t检验。②选取体重20-25g小鼠30g,雌雄兼备,随机分为3组,甲组灌胃消炎散0.2ml/10g,乙组皮下注射哌替啶0.1mg/10g,丙组灌胃生理盐水0.2ml/10g。给药30分钟后,各鼠分别腹腔注射0.2ml/10g和0.5%醋酸生理盐水。观察15分钟内产生扭体反应的次数。实验结果表明:消炎散能非常显著地抑制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程度,对因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