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西医结合眼科1990,8(3):114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黄芪30g,熟地30g,山萸肉15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0g,丹皮10g,附子3g,桂枝3g。 |
加减 | 乳头水肿严重者加车前子;出血盛者加白茅根;无阴虚症者去附子; |
功效 | |
主治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附子先煎,肾气丸之肉桂改桂枝、改丸剂为汤剂;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60岁,平均58岁;单眼发病者18例,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者13例;发病在1月内者24例;颞动脉炎者3例,原因不明者4例;视力最低者0.01,最高者1.0,平均0.6。结果:治愈14眼,占32%,其疗效标准为血压恢复正常、颞动脉炎症状消失,视乳头水肿消退或明显减轻,出血及渗出吸收或大部吸收,视力提高4行以上,视野缺损扩大约2/3以上,视盘荧光渗漏明显减轻;有效27眼,占61%,其疗效标准为:血压稳定,颞动脉炎症状基本消失。视乳头水肿消退,出血及渗出部分吸收,视力提高1-3行,视野扩大1/3-2/3,视盘REC扩张,仍有少量荧光素渗漏;无效3只眼,占7%,其疗效标准为:全身及眼部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甚至神经萎缩。总有效率为93%。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