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8(2):35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大熟地10g,当归10g,川芎3g,炒白芍6g,红藤15g,败酱草20g,生苡仁30g。
|
加减 |
若带下色黄稠加苍术6g,黄柏3g;腥臭如脓加土茯苓、冬瓜仁、白花蛇舌草各15g;色青量多加白芷6g,柴胡5g;色白质稀加附片6g,白术9g;色黑属热加大黄3g,龙胆草2g;属寒加附片、肉苁蓉各6g;色赤加生侧柏10g,熟地易生地;腰酸加川断、金狗脊各10g;久病加骨碎补10g,乌贼骨20g,菟丝子6g;夹湿毒加忍冬藤30g,臭椿皮12g,蒲公英20g;赤白相兼加贯众炭、制大黄各10g,槐角炭6g。
|
功效 |
|
主治 |
带下病。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病情好转后隔日1剂。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带下病88例中,年龄15-55岁;病程最短6个月以内,最长超过3年。结果: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正常,1-2年内未复发)58例,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妇科检查明显好转,半年内未再复发)22例,无效(临床症状及妇科检查均无改变)8例。治愈病例中。服药最少者5剂,最多者40剂。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