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新中医1987,(2):26
|
剂型 |
汤剂
|
药物组成 |
牡蛎30g,夏枯草15g,浙贝母15g,玄参15g,白芨15g,天冬15g,北沙参15g,百部10g,甘草6g。
|
加减 |
吐血加生地15g,阿胶(烊)15g,田三七6g;阴虚加百合30g,麦冬15g,淮山药15g;潮热盗汗加青蒿15g,地骨皮15g;血瘀加当归10g,丹参20g,赤芍15g;纳呆加鸡内金10g。
|
功效 |
|
主治 |
肺结核。
|
制备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剂水煎服。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治疗肺结核46例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16-60岁。空洞型26例,浸润型20例。病灶在一侧者30例,两侧者16例。诊断标准:长期咳嗽,伴吐血、盗汗、低热乏力、纳差消瘦、舌红绛、苔薄白、脉细数。以上症状不必悉具,以X线胸透或拍片为准。疗效标准:40日为1疗程,休息1周,进行下1疗程,3-4个疗程进行复查。痊愈:肺部一切正常;显效:空洞愈合,浸润吸收,尚有少量斑片状阴影;好转;空洞缩小,浸润部分吸收;无效:治疗前后病灶无改变。结果:痊愈26例,显效16例,好转2例,无效2例。
|
药理作用 |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