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处方来源 | 《中国药典》(2000年版)。 |
剂型 | 丸剂 |
药物组成 | 山药(炒)256g,朱砂80g,甘草48g,琥珀24g,天竺黄24g,檀香24g,枳壳(炒)16g,茯苓24g,胆南星16g,枳实(炒)16g,红参24g。 |
加减 | |
功效 | 镇静安神,清热化痰。 |
主治 | 用于发热抽搐,烦躁不安,痰喘气急,惊痫不安。 |
制备方法 | 琥珀研成极细粉,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檀香等九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丸重1.8g,每次1丸,日2次口服;婴儿每次1/3丸,化服。 |
用药禁忌 | 慢惊及久病、气虚者忌服。 |
不良反应 | |
临床应用 | |
药理作用 | 主要有抗惊厥,镇静,抗菌,抗炎,解热等作用。 1.抗惊厥:牛黄、琥珀酸、天南星具有抗惊厥作用。 2. 镇静:琥珀酸、胆南星、朱砂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镇静作用。 3.抗菌:牛黄、麝香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4.抗炎:牛黄和麝香能够显著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移动,抑制甲醛所致的肉芽肿形成。 5.解热:牛黄与天然牛黄对2,4-二硝基苯所致的大鼠发热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毒性试验 | |
化学成分 |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混匀,精密称取适量(相当于朱砂0.13g),置250ml锥形瓶中,加硫酸10ml与硝酸钾1.5g,加热使溶解,放冷,加水50ml溶解后,滴加1%高锰酸钾溶液至显粉红色,再滴加2%硫酸亚铁溶液至红色消失,加硫酸铁按指示液2ml,用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滴定。每1ml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1.63mg的硫化汞(HgS)。本品每丸含朱砂以硫化汞(HgS)计,应为107-144mg。 |
理化性质 | 本品为棕红色的大蜜丸;味甘、微苦、辛。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直径4-6μm。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80-240μm,针晶束直径2-8μm。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含晶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壁厚,于角隅处特厚,水化,胞腔含草酸钙方晶。纤维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不规则碎块淡黄绿色或棕黄色,透明或半透明。不规则细小颗粒暗棕红色,有光泽,边缘暗黑色。 |
生产厂家 | |
各家论述 | |
备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