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tie li ba guo
|
英文名 |
Fruit of Branchy Paliurus
|
药材基原 |
为鼠李科植物马甲子的果实。
|
动植物形态 |
马甲子 灌木,高达6m。小枝褐色,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长5-9mm,被毛,基部有2个紫红色针刺,长0.4-7cm;叶片纸质,宽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圆形,长3-7cm,宽2-5cm,先端纯或圆,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稍偏斜,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光泽,两面沿脉被棕褐色短柔毛或无毛,基出脉3条。花两性,聚伞花序腋中,被黄色绒毛,花小,直径6mm,黄绿色;萼片5,三角形,长2mm;花瓣5,匙形,短于萼片;雄蕊5,与花瓣等长或略长于花瓣;花盘圆形,边缘5或10齿裂;子房3室,花柱3深裂,柱头球形。核果林状,被黄褐色或棕褐色绒毛,周围具木栓质3浅裂的窄翅,直径1-1.7cm,长7-8mm。种子紫红色或红褐色,扁圆形。花期5-8月,果期9-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000m以下的山地或旷野,野生或栽培。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果熟后采收,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甘;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化瘀止血;活血止痛
|
功效分类 |
活血药;止血药
|
主治 |
瘀血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痛经;经闭;心腹疼痛;痔疮肿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Fructus paliuri ramosissim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aliurus ramosissimus (Lour) Poir.
|
科属分类 |
鼠李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