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昆明堵喇、草乌 |
汉语拼音 | da cao wu |
英文名 | Root of Vilmorin Monkshood |
药材基原 | 为毛茛科植物黄草乌和膝瓣乌头的块根。 |
动植物形态 | 1.黄草乌,多年生昌本。块根椭圆球形或胡萝卜形,长2.5-7cm,直径约1cm。茎缠绕,长达4m,有分枝,疏被反曲短柔毛或几无毛。叶互生;叶柄与叶片近等长;叶片五角形,长5-10cm,宽8-16cm,基部宽心形,3全裂或达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侧全裂片斜扇形,不等2裂略超过中部,上面疏被紧贴的短柔毛,下面叶脉疏被短柔毛。花序有3-6朵花,花序轴和花梗密被淡黄色反曲短柔毛;苞片线形;花梗长2-4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狭线形,长3-5mm,密被短柔毛;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上萼片高盔形,高1.7-2cm,下缘1.5-1.6cm,与外缘毛;花瓣2,唇长约6mm,微凹,距长约3mm,向后弯曲,无毛;雄蕊多数,花丝全缘或有2枚小齿,无毛;心皮5,无毛或上部疏生短毛。萵葖果,长1.6-1.8cm,无尾。种子多数,三棱形,长约3mm,只在一面密生横膜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2.膝瓣乌头,多年生草本,高约1m。茎直立,具分枝,无毛。叶互生;叶柄长3-5cm,基部具鞘,无毛;叶片圆五角形,长宽均为6-10cm,基部心形,3深裂至近基部,中央深裂片菱形,3裂,侧深裂片斜扇形,2深裂超过中部,上面只脉上疏被紧贴的短柔毛,下面无毛。总状花序近伞房状,长3-8.5cm,有花2-8朵;花序轴和花梗均无毛;苞片叶状;花梗长2-4cm;小苞片生花梗中部,线形,长3.5-4.5cm,无毛。花两性,近两侧对称;花萼5,花部,线形,长3.5-4.5cm,无毛。花两性,近两侧对称;花萼5,花瓣状,上萼片高盔形,高约1.6cm,下缘长1.5-1.8cm,外缘近垂直,与下缘形成不明显的短喙或几无喙,侧萼片宽倒卵形,长1.3-1.4cm,内面先端膝状弯曲,瓣片长约1.1cm,唇长4.5mm,末端2浅裂,距长约2.5mm,向后弯曲,无毛;雄蕊多数,花丝全缘或具2枚小牙齿,无毛;心皮5,无毛。萵葖果。种子多数。花期7月,果期8月。 |
资源分布 | 1.分布于四川会理、贵州西部和云南中部。 2.分布于四川普格,云南东北部。 |
生态环境 | 1.生于海拔2100-2500m的山地灌木丛 2.中生于海拔3200m的山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冬季采挖,去残茎、须根,置沸水煮4H,或用石灰水浸泡7-10d,清水漂3d,每日换水2次,晒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黄草乌;根圆锥形,有时末端稍弯曲,长5-15cm,直径1-2.5cm。表面深褐色,具多数皱褐或纵沟纹。质坚硬,能折断,断面淡黄色,粉性,老根略带纤维性。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1)黄草乌,后生皮层为4-5列棕色细胞,排列不整齐;皮层细胞5-6列,长条形,切向排列,其间有众多石细胞。内皮层明显得和合的外韧型维管束在母根的上、中下段均为7-8个,大多长圆形;在子根的上段为4-5个,长圆形或类肾形,在中段为6-7个,类圆形,复合的维管束中木质部束3-7个呈放射状排列。中央为髓部。 (2)膝瓣乌头,根的形成层排成多轮。其上、中段形成层环波状起伏凸凹明显,大小悬殊,不达根的中心。 粉末特征:黄草乌,1.石细胞长方形、长条形或长卵形,长32-1408μm,直径22-52μm,孔沟稀疏,纹孔明显。2.淀粉粒单粒类椭圆形,一端有小凹或类圆形、米粒状,直径小粒约4μm,大粒16-44μm,脐点多数不明显;复粒为4分粒组成。 |
中药化学成分 | 1.黄草乌,根含黄草乌碱甲 (vilmorrianineA),多根乌头碱(daracoline),滇乌碱(yunaconitine),黄草乌碱丁(vilmorrianine D),黄草乌酮碱(vilmorrianone0,塔拉定(talatizidine),异塔拉定(isotalaftizidine),塔拉胺(talatisamine)。 2.膝瓣乌头,根含滇乌碱 (讳疾忌医),8-去乙酰滇乌碱(8-deacetyl-yunaconitine),塔拉胺(talatisamine),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展花乌头宁(chasmanine),膝瓣乌头碱(geniconitine),粗茎乌头碱甲(crassicauline A)。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约1g,加10%氨溶液1ml、乙醚10ml,冷浸24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以二氯甲烷洗入1ml容量瓶中的定容,作灯产品溶液。另取滇乌碱、塔拉乌头胺制成各1mg/1ml的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在高效硅胶GF254薄层板上点样品和对照品溶液各3μl,以环已烷--乙酸乙酯-二乙胺(8:1:1)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碘化铋钾、碘化钾碘试液等容混合液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庆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取乌头用甘草、黑豆的煎汁及生姜汁浸泡至透心,捞出,蒸12小时后,取出,晒干。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1.镇痛作用,黄草乌浸膏6.2-7.5mg/kg灌胃小鼠热板法实验有镇痛作用,对酒石酸锑钾腹腔注射的 致小鼠扭体反应也有抑制作用。 2.对心脏的作用,政党家兔灌服黄草乌7.5mg/kg对心脏活动未见影响,5只家兔仅于药后2h现现T波稍低,但仍呈窦性心率。 3.毒性,滇乌碱毒性很大,对小鼠腹腔注射LD50为0.585mg/kg,大鼠、狗静脉注射的致死量分别为0.05mg/kg和0.03mg/kg。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苦;性热;大毒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散寒;活血止痛;解毒消肿 |
功效分类 | 祛风药;祛湿药;止痛药 |
主治 | 风寒湿痹;手足厥冷;跌打损伤;疮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9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粉调涂;或泡酒擦。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1.Radix Aconiti Vilmoriniani 2.Radix Aconiti Geniculat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1.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A.mairei Levl.] 2.Aconitum geniculatum Fletcher et Lauener |
科属分类 | 毛茛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