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小地黄连、小独根、思茅地黄连、千年矮。
|
汉语拼音 |
ai tuo tu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楝科植物云南地黄连的全株。
|
动植物形态 |
云南地黄连 矮小半灌木,高2.5-15cm。茎上被柔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11),近无柄,纸质,倒卵形至近圆形,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至阔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深齿状或近羽状分裂,每边通常有粗齿1-5枚,下部全缘,两面均被稀疏紧贴柔毛,脉上尤密;顶生小叶较大,长2-3.5cm,宽1.3-1.8cm,柄长2-3mm;侧生小叶长0.5-2cm,宽0.8-1.3cm。总状花序腋生,长达1.5cm,具花1-5朵,被柔毛;花梗短;有小苞片;花萼5裂达基部,裂片线状披针形,长约2mm,被柔毛;花冠白色,长3-4cm,无毛,花冠管长约2.2cm,裂片长椭圆形,长10-12mm;雄蕊管长约3cm,与花冠管合生,先端齿裂;子房被毛,花柱线形,无毛,柱头头状。蒴果扁球形,径约6mm,果梗弯垂。花期6-7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100-1750m的金沙江河谷地区急流石岩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可采,洗净,切段,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微苦;凉
|
归经 |
|
功效 |
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
功效分类 |
活血止痛药;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跌打瘀痛;风湿关节痛;咽喉炎;痈肿疔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Munronia delavayi Franch.
|
科属分类 |
楝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