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绿豆粉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真粉。
汉语拼音 lv dou fen
英文名 Mung Bean powder, Green Gram powder
药材基原 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a (L.)R.Wilczak的种子经水磨加工而得的淀粉
动植物形态 绿豆 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高约60cm,被短褐色硬毛。三出复叶,互生;叶柄长9-12cm;小叶3,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侧生小叶偏斜,长6-10cm,宽2.5-7.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楔形或截形,两面疏被长硬毛;托叶阔卵形,小托叶线形。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短于叶柄或近等长;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有长硬毛;花绿黄色;萼斜钟状,萼齿4,最下面1齿最长,近无毛;旗瓣肾形,翼瓣有渐窄的爪,龙骨瓣的爪截形,其中一片龙骨瓣有角;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密被长硬毛。荚果圆柱形,长6-8cm,宽约6.mm,成熟时黑色,被疏褐色长硬毛。种子绿色或暗绿色,长圆形。花期6-7月,果期8月。
资源分布 全国各省区多有栽培。
生态环境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味甘;性寒
归经 胃;肠;肝经
功效 清热消暑;凉血解毒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主治 暑热烦渴;肿疮疡;丹毒;烧烫伤;跌打损伤;肠风下血;酒毒
用法用量 内服:水调,9-30g。外用:适量,调敷;或粉扑。
用药禁忌 《日用本草》:熟者胶粘,难得克化,脾胃虚弱与病后勿食。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①治发背内溃及诸恶毒攻心呕痛: 乳香(通明者)一两(用水外浸,以乳钵研细),真绿豆粉(研)四两。上二味合研极细,每服一钱匕,新水调下。(《圣济总录》托里汤)②治一切肿毒初起:绿豆粉(炒黄黑色),猪牙皂荚一两,为末,用米醋调敷之,皮破者油调之。(《秘传经验方》)③治暑月疿疮: 绿豆粉二两,滑石一两。和匀扑之。一方加蛤粉二两。(《简易方论》)④治阴茎生疮: 蚯蚓二分,绿豆粉一分。水碾涂上,干又敷之。(《朱氏集验医方》)⑤治打扑损伤: 绿豆粉新铫炒紫,新汲井水调敷,以杉木皮缚定。 (《澹寮方》)⑥治小儿痘疹十余日,湿烂不结痂者,干绿豆粉敷之。(《日用本草》)⑦解误服热剂,烦躁闷乱,或作吐,或狂渴: 绿豆粉一两,净黄连干葛甘草各半两。上除绿豆粉外,余三味或晒或焙,为末,入乳钵同绿豆粉杵匀,每服半钱至一钱,温豉汤调服。(《活幼心书》绿豆饮)⑧解砒石毒: 绿豆粉、寒水石等分。以蓝根汁调服三、五钱。(《卫生易简方》)⑨解烧酒毒: 绿豆粉烫皮,多食之,即解。(《纲目》)⑩治霍乱吐利: 绿豆粉、白糖各二两。新汲水调服。(《生生编》)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绿豆粉所禀气味与绿豆同,故能解诸热及酒食毒、汤火伤灼也。发背、痈疽、疮肿,皆热毒所致,甘寒解阳明之热,则毒气不至犯胃而呕恶,肠胃清凉,而诸肿散矣。热伤气,除热故能益气也。
2. 姚可成《食物本草》:家粉(以绿豆粉搓线,下汤煮熟)味甘凉无毒,滋脏腑,益肠胃,凉血,解诸毒,凉大肠,止下血。
3.《日用本草》:解诸热,益气,解酒食诸毒。治发背、痈疽、疮肿及汤火伤灼。
4. 汪颖《食物本草》:解菰菌砒毒。
5.《纲目》:新水调服,治霍乱转筋。
6.《本经逢原》:取陈者,蜜调敷痘毒。
考证 出自《本草纲目》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Vigna radiata (L.)R.Wilczak[Phaseolus radiatus L.;P.mungo auct.non L.]
科属分类 豆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除根平压宁
绿豆癀的生产工艺
用于治疗肚痛腹泻的药物组合物
治疗肝病的中药
具有治疗肝病功能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