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尖瓣瑞香(《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汉语拼音 | a er tai rui xiang |
英文名 | root of Altai Daphne |
药材基原 | 为瑞香科阿尔泰瑞香的根及全株。 |
动植物形态 | 阿尔泰瑞香 落叶小灌木,高40-120cm。老枝灰褐色,新枝棕红色。叶簇生于新枝上部,倒披针形,全缘,无柄。聚伞花序生于新枝顶端,常具3-5朵花,花冠白色,上部4裂,雄蕊8,2轮,贴生于花冠筒上。浆果状核果,球形,成熟时黑色。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灌木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季采挖全株,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根弯曲细长,直径1-5mm,表面呈褐色,有纵皱纹,主根不明显,支根较粗,偶有须根。质地坚韧,不易折断,断面显黄色,纤维性。 茎圆柱形,直径2-4mm,表面棕褐色,无毛;有节,断面黄白色,纤维性。叶互生;多破碎,展开后呈披针形,长1.5-4.5cm,宽6-11mm,无毛,先端尖锐圆,基部渐狭,棕红色。 |
中药化学成分 | 枝、叶含瑞香芬(daphen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温;有毒 |
归经 | 肺;心;胃经 |
功效 | 疏风散寒;祛痰止咳;行气止痛 |
功效分类 | 解表药 |
主治 | 风寒感冒;咳嗽痰多;气滞胃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6-1.5g;或研末。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有发汗解表,止咳祛痰,止疼的功能。可治疗风寒感冒及胃疼等症。本品有毒,如服用后发生全身无力和头昏,应减少剂量或停药。 |
考证 | 始载于《新疆中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Daphne altaica Pall. |
科属分类 | 瑞香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