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白背叶根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白膜根、白朴根、野桐根。
汉语拼音 bai bei ye gen
英文名 Whitebackleaf Mallotus Root, Root of Whitebackleaf Mallotus
药材基原 大戟科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的根。
动植物形态 白背叶 直立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白色或微黄色星状绒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8cm,密被白色星状毛;叶阔卵形,长4.5-23cm,宽3.5-16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平或短截形或略呈心形,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3浅裂,有稀疏钝齿,上面绿色,被星状柔毛或近无毛,背面灰白色,密被星状绒毛,有细密红棕色腺点;掌状脉3条。花单性异株;雄花序为不分枝或分枝的穗状花序,顶生,长15-30cm,被黄褐色绒毛;雄花簇生;具短梗或近无梗;萼3-6裂,裂片卵形,不等长,外面被密毛,内面有红色腺点。镊合状排列;无花瓣;花盘无腺体;雄蕊多数,花丝分离,花药2室;雌穗状花序不分枝,顶生或侧生,略比雄花序短,约15cm,果时圆柱状;雌花单生;无柄;花萼钟状,3-5裂,裂片卵形,长3-4mm,外被星状绒毛;无花瓣;子房有软刺,刺上密生星状柔毛,3-4室,花柱3,短,基部连合,被皮刺及稠密星状毛。果序圆柱形,长2.5-15cm以上,直径2-3cm;蒴果近球形,密被羽状软刺和灰白色或淡黄色星状绒毛,软刺长2-6mm,种子近球形,黑色,光亮。花期4-7月,果期8-11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贵州、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灌丛中或林缘。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根含熊果酸乙酸酯(ursolic acid acetate),古柯二醇-3-乙酸酯(erythrodiol-3-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2β,29-二羟基羽扇烷(2β,29-dihydroxylupane),白背叶氰碱
(malloapeltine),白背叶脑甙(mallocerebroside),白背叶酰胺(mal-
loceramide),4,5,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4,5,4’-trimethyl-ellagic
acid),白背叶素(malloapeltin),萝卜甙(daucosterol)。果实含脂肪油36.5%。其脂肪酸组成:棕榈酸(palmitic
acid)3.3%,硬脂酸(stearic acid)2.1%,油酸(oleic acid)13.8%,亚油酸(linoleic acid)10.7%,a-粗糠柴酸70.1%。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抑制钉螺活动:0.5%-1%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均能抑制钉螺活动,将钉螺浸于0.5%煎剂或浸剂中一天,死亡率分别为40%-66%和34%。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味微苦;涩;性平
归经 脾;肾;膀胱经
功效 清热;祛湿;收涩;消瘀
功效分类 清热燥湿药
主治 肝炎肠炎;淋浊;带下脱肛;子宫下垂;肝脾肿大;跌打扭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浸酒搽;或煎水洗。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
2.《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考证 出自《岭南草药志》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Mallotus apelta (Lour.)Muell.Arg.[Ricinus apelta Lour.]
科属分类 大戟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白背小报春
白背三七
白背青荚叶
白背叶
复方白背叶方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