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ding gui cao gen
|
英文名 |
Root of Twinleaf Zzornia
|
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丁癸草Zornia gibbosa Spanoghe [Zornia diphylla (L.)pers.的根。
|
动植物形态 |
丁癸草 多年生小草本,高15-60cm。茎纤细,分枝,披散或直立,无毛。小叶2枚,生于叶轴顶端,叶片披针形,长2-3.5cm,宽0.5-1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厚纸质,两边无毛;托叶狭披针形,基部有长约3mm的距。总状花序腋生,长2-6cm;花无梗;苞片2,盾状着生,革质,卵形,基部延伸成距,有明显脉纹,边缘有白色缘毛;花萼钟状,二唇形,有短柔毛;花冠黄色,极突出,旗瓣圆形,翼瓣倒卵形或长圆形,龙骨瓣内弯,短尖;雄蕊10,一体,花药二型;子房上位,无柄,花柱线形。荚果不开裂,由2-6荚节组成,荚节圆形,有明显的细脉及刺。花期6-8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
|
生态环境 |
生于少干旱的山野地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呢土,洗净,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凉
|
归经 |
脾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痈疽;疔疮;脚气浮肿;瘰疬;蛇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撒。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1.治脚气浮肿酸痛:鲜丁癸草根一两半,猪脚节一个炖服,连服三、五次。(《泉州本草》)2.治瘰疬:丁癸草根四两,酒八两。同煎服。(《岭南采药录》)3.消蛇疮,理蛇伤:丁癸草根,煅存性掺之。(《本草求原》)4.治毒蛇咬伤:鲜丁癸草根或全草,捣绞汁内服一小杯,渣敷患处,六小时后,再服再敷。(《泉州本草》)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生草药性备要》:煲酒解热毒,散痈疽。治疔疮,亦治蛇伤。2.《本草求原》:治牙痛。3.《岭南采药录》:治瘰疬。
|
考证 |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Zornia gibbosa Spanoghe [Zornia diphylla (L.)pers
|
科属分类 |
豆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