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土大风子、冲天子、苦蚕子、猪腰子、日头鸡。 |
汉语拼音 | ku tan zi |
英文名 | Thickfruit Millettia, Seed or fruit of Thickfruit Millettia |
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厚果鸡血藤的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厚果崖豆藤 多年生攀援灌木,茎粗大。枝干圆柱形,幼枝时有疏绒毛。叶互生,具长柄,奇数羽状复叶,长30-50cm;小叶13-17,叶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4-16cm,宽3-4cm,先端钝,基部略圆形,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被锈黄色绢毛。圆锥花序腋生,长15-30cm,总花梗较叶柄长;花2-5朵簇生于序轴的节上;苞片卵圆形,少毛;萼钟形,5齿裂,裂片三角形,浅绿色,有短茸毛;花冠蝶形,花5瓣,紫红色,雄蕊10,单体,上部分离;雌蕊1,线形,花柱弯曲,柱头圆形。荚果厚,木质,卵球形或矩圆形,长至23cm,黄灰绿色,并有斑点,膨胀。种子1-5颗,肾形,长4cm,红棕色至黑褐色。花期3-4月,果期10-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溪边、疏林下及灌木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皮,将种子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而略呈肾形,着生在荚果两端的种子,一面圆形,另一面平截;居于荚果中间的种子,两面均平截;长约4cm,厚约3cm。表面红棕色至黑褐色,有光泽,或带有灰白色的薄膜,脐点位于中腰陷凹处。子叶2片,肥厚,角质样,易纵裂;近脐点周围有不规则的突起,使子叶纵裂而不平。 气微,味淡而后带窜透性的麻感。以皮红褐色、个大、无虫蛀者为好。 |
中药化学成分 | 种子含鱼藤酮(rotenone)和类鱼藤酮(rotenoids)。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辛;性热;大毒 |
归经 | 脾;胃经 |
功效 | 攻毒止痛;消积杀虫 |
功效分类 | 驱虫药;解毒药 |
主治 | 疥癣疮癞;痧气腹痛;小儿疳积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研末或煅存性研末,0.9-1.5g;或磨汁。 |
用药禁忌 | 有毒,内服宜慎。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南方主要有毒植物》:冲天子有毒部位,为种子和根。中毒症状:呕吐,腹痛,眩晕,粘膜干燥,呼吸迫促,失神,对神经先刺激而后麻痹。解救方法:早期可考虑洗胃,给润滑保护剂;补充液体等对症治疗。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草木便方》:杀虫,攻毒。涂久NI,洗搽疥、癣、疳、癞。 2.《贵州民间药物》:解郁,除风邪,止痛。 |
考证 | 出自于《草木便方》。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Millettia pachycarpa Benth. |
科属分类 | 豆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