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刺金刚。 |
汉语拼音 | ba wang bian |
英文名 | roylean Euphorbia |
药材基原 | 为大戟科植物霸王鞭的全株。 |
动植物形态 | 霸王鞭 多年生肉质灌木,高达3m。有乳汁状液。茎基部近圆柱形,上部四角形或五角形;小枝有3-5条纵校,边缘波浪状。单叶互生,少而早落;叶柄长约6mm,基部有刺一对;叶片倒披针形,长10-12cm,宽2-4cm,全缘,两面无毛;肉质。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侧生,具短柄,排列成聚伞状,花黄色。蒴果近球形, 径约1cm。花期春、夏。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台湾、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野石隙,也有栽培。 |
药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干燥气候,喜半荫、耐干燥,久耐寒、忌涝。温度不宜低于8℃。根条不强,生根易而生 长慢。南方高温地区露地栽培;北方低温地区盆栽,室内越冬。 栽培技术用 扦插繁殖。选健壮无病斑的扁茎作插穗,长约6cm左右,扦插于砂床内,深约1.5cm,扦插后砂温在24℃左右、具有一定的湿度条件下,约24d即能生根,待根长至3cm,即可移栽于盆内。 田间管理 北方冬季室内温度要保持在8℃以上,放在有 地光处,春季室外培养,以放在半荫处为宜。露地栽培,遇雨季要排除积水。现蕾开花前可施人畜粪肥或磷钾化肥。 |
采收和储藏 | 随采随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全草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3-二甲氧基并没食子酸(2,3-dimethoxyellag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又含大戟二烯醇 (euphol)、巨大戟萜醇(ingenol)。 花者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巨大戟醇二萜乙酸酯(ingenol diacetate)。 乳汁含四环三萜(tetracyclictriter -pene),环霸王鞭萜烯醇(cvcloroylenol),蒲公英赛醇,β-粘霉烯醇(glut-5-en-3β-ol),大戟二烯醇,又含巨大戟萜四乙酸酯(ingol-tetraacetate),巨大戟新萜醇三乙酸酯(ingol-triacetat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涩;平;有毒 |
归经 | 心;脾经 |
功效 | 祛风解毒;杀虫止痒 |
功效分类 | 利水药;解毒药 |
主治 | 疮疡肿毒;牛皮癣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鲜品取浆汁搽涂。 |
用药禁忌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霸王鞭,全株有毒,供外用,忌内服。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1.《滇南本草》:金刚杵,若生用,性同大黄、芒硝之烈,欲止者,双手放在冷水内即解也。用者须审虚实,慎之。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如误服霸王鞭而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烦躁,血压下降,甚至头晕,举步不稳,痉挛等中毒症状者,用如下急救法:方一、洗胃,镇静和输液;方二、杏仁三钱煎水服;方三、白蔹煎水服;方四、甘草三钱,绿豆五钱,干姜三钱,煎水服。 |
选方 | 治大疮大毒,皮癣:霸王鞭浆汁,外搽患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滇南本草》:主一切单腹胀水气、血肿之症,烧灰为未,用冷水送下。 2.《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入祛风,消炎,解毒。洽疮毒,皮癣。 |
考证 |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Euphorbia royleana Boiss |
科属分类 | 大戟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