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tong zi hua |
英文名 | flower of Tungoiltree |
药材基原 | 为大戟科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的花。 |
动植物形态 | 油桐 小乔木,高达9m。枝粗壮,无毛,皮孔灰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有2红紫色腺体;叶片革质,卵状心形,长5-15cm,宽3-1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全缘,有时3浅裂,幼叶被诱色短柔毛,后近于无毛,绿色有光泽。花先叶开放,排列于枝端成短圆锥花序;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 2-3裂;花瓣5,白色,基部具橙红色的斑点与条纹;雄花具雄蕊8-20,排列成2轮,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花期4-5月,果期10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喜生于较低的山坡、山麓和沟旁。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4-5月收集凋落的花,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花白略带红色,聚伞花序;花单性,雌雄同株。萼不规则,2-3裂,裂片镊合状;花瓣5;雄花有雄蕊8-20,花丝基部合生,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气微香,味涩。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微辛;寒;有毒 |
归经 | 肺;心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生肌 |
功效分类 | 清热燥湿药;止痒药 |
主治 | 新生儿湿疹;秃疮;热毒疮;天沟疮;烧烫伤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理,煎水洗;或浸植物油内,涂搽。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①治初生儿湿疹及麻疹后生疮瘙痒:桐子花、花椒刺、羊食子条各四两至半斤。熬水洗。(《重庆草药》)②治烧伤:桐花四两,桐油一斤。将鲜桐花浸于桐油中,加盖密封,离地保存,三个月后即可使用。用法:清创后外涂,每日三次,以痂壳润泽不痛为度。(《全展选编·外科》)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重庆草药》:泡油涂鬎鬁,热毒疮,天泡疮。 |
考证 | 出自《重庆草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Vernicia fordii (Hemsl.)AiryShaw[Aleurites fordii Hemsl.;A.cordata Muell.Arg.] |
科属分类 | 大戟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