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色舍儿。 |
汉语拼音 | gan su ji dou |
英文名 | Herb of Kansu Skullcap |
药材基原 | 为豆科植物甘肃棘豆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甘肃棘豆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5cm。茎直立或斜上,基部分枝,疏被白色长柔毛,有时有黑色短柔毛。羽状复叶,长5-13cm,叶轴密被长柔毛;托叶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小叶13-25,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8-13mm,宽4-6m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均密被长柔毛。头状花序生于花梗顶 端,总花便长5-15cm,被长柔毛;花萼简状,长约9mm,密被长柔毛,萼齿线形;花冠黄色,旗瓣长10-18mm,宽卵形,翼瓣稍短,龙骨瓣比翼瓣短,顶端具喙;雄蕊10,二体;子房有多数胚珠,花柱向内弯,柱头头状。荚果长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lcm,膨胀,密生黑色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7-8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300-5300m的干燥草原及山坡草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7-8月采收全草,切段,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密被灰白色、黑色柔毛。主根圆锥形,叶丛生,绿色或淡绿色,湿润展平后为羽状复叶,小叶片13-25,披外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全缘。可见近头状的总状花序,圆锥形,总花梗较长。荚果椭圆形,长约1cm, 宽约4mm,膨胀,被黑色长柔毛。气微,味微甘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一种黄酮衍生物: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3-O-(6-十六酰-β-D-吡喃阿卓糖甙)[5,4’-dihydroxy-7- methoxyflavone-3-O-(6-hexadecanoyl-β-D-altropyranoside)]。 全草还含挥发油77种,其中下列7种成分的含量较高:顺式金合欢醇(cis-rarnesol),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劳蔻酸(myristic acid), 12-甲基肉豆蔻酸(12-methrmyflstic acid),6,10,14-三甲基十五烷酮-2(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壬二烯酸醛(nonadienoic aldehyde)和棕榈酸(palmitic acid)。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辛;温 |
归经 | 心;肺;小肠经 |
功效 | 止血;利尿;解毒疗疮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止血药 |
主治 | 各种内出血;水肿;疮疡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 [O.leucocephala Ulbr.;O.thionantha Ulbr.] |
科属分类 | 豆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