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小檗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子檗、山石榴三颗针、大山黄刺。
汉语拼音 xiao bo
英文名 Amur Barberry Root
药材基原 小檗科植物华西小檗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和茎、枝。
动植物形态 1.华西小檗,落灌木,高达2-3m。木材及内皮呈黄色;小枝有棱,紫褐色,有状突起;刺3分叉,但着花小枝上下的刺通常不分叉,长约6mm,有时刺小或无。叶丛生;叶柄长1-2.5cm;叶片长椭圆菜至披针形,或倒卵形,长1.5-5.5cm,宽0.7-3.5cm,先端渐尖或圆钝有短尖头,基部狭楔形,全缘或疏生针芒状细刺齿,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有白粉。总状花序疏松或为近伞形花序,长3-7cm,有花8-12朵;无总花梗或很短;花黄色,小苞片2,卵形;萼片6,花瓣状,排列为2轮;花瓣6,倒卵形,较萼片短;雄蕊6。浆果卵形或球形,熟时深红色。
资源分布 分布于甘肃、湖北、四川和云南。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2000m以上的山坡林下阴湿地或路边。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春、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中药化学成分 日本小檗根茎的木质部含小檗碱(Berberine)、氧化爵床碱(Oxyacanth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小檗胺碱(Berbamine)、氧化小檗碱(Oxyberberine)、掌叶防己碱(Palmat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根皮和茎也含小檗碱。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参见黄连条。大叶小檗叶酊剂在动物身上,能引起子宫肌收缩,加快心率,增加心肌收缩,降低血压。根制剂作用相似。欧小檗作用与大叶小檗相似,并能降低胆囊张力,减少收缩次数,可用于胆囊疾患,减轻疼痛及炎症现象,改善胆汁流量。氧化爵床碱10mg注入麻醉犬股动脉,可引起注药侧下肢的血管扩张,全身血压也有显著下降。此碱具有利胆作用,强度较小檗碱为弱,但较持久。40微克/ml能抑制小鼠腹水癌细胞的氧摄取。在体外无抗结核菌作用。在麻醉、二侧迷走切断及人工呼吸的狗身上,氧化爵床碱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压上升及肾血管收缩有阻断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苦;性寒
归经 肺;肝;脾经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功效分类 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主治 湿热泄泻痢疾;口舌生疮;咽痛喉痹;目赤肿痛;肿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滴眼;或洗患处。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陶弘景:主口疮。2.《唐本草》:主口疮,杀诸虫,去心腹中热气。3.《纲目》:治血崩。4.《陕西中草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治急性肠炎,痢疾,黄疸,白带,关节肿痛,阴虚发热,骨蒸,盗汗,痈肿疮疡,口疮,咽炎,结膜炎,黄水疮。
考证 1.出自《唐本草》:子檗,子似女贞,皮白不黄,亦名小檗,所在皆有,今云皮黄,恐谬矣。今俗用子檗,皆多刺小树,名刺檗,非小檗也。其树枝叶与石榴无别,但花异,子细黑圆如牛李子耳。生山石间,所在皆有,襄阳岘山东者为良。陶于檗木附见二种,其一见是陶云皮黄,其树乃皮白,今太常所贮,乃叶多刺者,名曰刺檗,非小檗也。2.《本草拾遗》:凡是檗木皆皮黄,今既不黄,而自然非檗。小檗如石榴,皮黄,子赤如枸杞子,两头尖,人剉枝以染黄,若云子黑而圆,恐是别物,非小檗也。3.《纲目》:小檗,妇人良方治血崩,阿茄陀丸中用之。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Berberis silvataroucana Schneid.
科属分类 小檗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小檗亭
2,3-二甲氧基-9,10-二羟基-N-甲基甲氢原小
N-甲基四氢小檗碱
氧化小檗碱
四氢表小檗碱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