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细叶双眼龙、巡山虎、土巴豆、鸡骨香、白养木、串珠林、山猪橇。 |
汉语拼音 | xiao ye shuang yan long |
英文名 | Leaf of Hairyfruit Croton |
药材基原 | 为大戟科植物毛果巴豆的叶、根。 |
动植物形态 | 毛果巴豆 常绿灌木,高1-2m。幼枝被灰黄色星状毛。叶互生;叶柄长2-10mm,被星状毛;叶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通常长4-10cm,但有时长为此数之2倍,宽1.5-4cm,先端短尖、锐尖或稍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近叶柄处有2具柄的盘状腺体,大而明显,叶缘有钝锯齿,并有具柄的小腺体,两面被星状毛,老时上 面无毛。总状花序顶生,长7-15cm,被星状毛;花单性同株;苞片小,锥尖,全缘;雄花簇生花序的上部,直径约2mm;萼5裂;花瓣5,长圆形,淡绿色;雄蕊10-12,着生于被毛的花盘上;雌花数朵生于花序基部;萼5裂,长约2mm;花瓣极小,钻形,锥尖;子房被曲柔毛,3室,每室有胚珠1颗,花柱3,柱头2裂。蒴果扁球形,直径6-10mm,被星状茸毛与长的粗毛,成熟后裂为3瓣。花期5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收。根,洗净,切片,晒干;叶,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单叶互生,具长柄;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5-10cm,宽1.5-2.5cm,先端短尖、锐尖或稍钝,基部圆形,边缘的小锯齿上有腺体,在叶片基部两侧各有杯状腺体1个,长而明显;叶片呈枯绿色,两面被星状毛,老叶片上面无毛。气微,味辛、苦。 |
中药化学成分 | 根含生物碱、酚类与三萜。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苦;性温;有毒 |
归经 | 心;肺经 |
功效 | 散寒除湿;祛风活血 |
功效分类 | 祛风药;祛湿药 |
主治 | 寒湿痹痛;瘀血腹痛;产后风瘫;跌打肿痛;皮肤瘙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水煎洗。 |
用药禁忌 | 孕妇忌用。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广东中药》:驱风解毒。治蛇咬伤,皮肤瘙痒,风湿脚痛。 2.《广东中草药》:祛风去湿,散瘀止痛,消肿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痹痛,产后风瘫,带状疱疹,跌打肿痛,脓肿,瘭疽,毒蛇咬伤。 |
考证 | 出自《广东中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roton lachnocarpus Benth. |
科属分类 | 大戟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