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剑兰、剑麻 |
汉语拼音 | long she lan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龙舌兰科植物龙舌兰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龙舌兰 多年生大型草本。茎短。叶常约30余片呈莲座状着生茎上;叶片肥厚,匙状倒被针形,灰绿色,具白粉,叶的宽视植株年龄而异,长可达1.8cm,宽15-20cm,花草上的叶,向上渐小,叶先端渐尖,末端具褐色、长1.5-2.5cm的硬尖刺,边缘有波状锯齿,齿端下弯曲呈钩状。生长10余年,抽出高5-8m的花葶,上端具多分枝的狭长圆锥花序;花淡黄绿色,近漏斗状,花被管长约1.2cm,裂片6,长2.5-3cm;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喉部,花丝长约为花被片的2倍,丁字着药;子房下位,3室,每室具多个胚珠,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长约5cm,径约3cm。一花序上可产生1500-3000个珠芽。花期6-8月。 |
资源分布 | 在云南已逸生多年。原产热带美洲。 |
生态环境 | 华南及西南各省区常引种栽培。 |
药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学特性 原产墨西哥,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冬季气温不低于5℃能正常生长。成年龙舌兰在(-5)-6℃低温下,叶片仅受轻度冻害,-13℃时地上受冻腐烂,地下茎不死,翌年萌发展叶,正常生长。适于排水良好的砂质或粘质壤土栽培,耐干燥、贫瘠的土壤。温暖地区多作庭园栽培,寒冷地区需温室盆栽或桶栽,盆底要垫石块、瓦片以利排水。 栽培技术 多用分割吸芽(侧糵)法。早春4月将有糵芽的母株,轻轻托出,去除宿土,另行栽植。此外,开花的植株在花序上形成无性芽落地生根,可长成新植株。 田间管理 生长期每月施肥1次,夏季常浇水,以保持叶子新鲜柔嫩,入秋后,龙舌兰生长缓慢,要控制浇水,力求干燥,并停止施肥和适当培土,以利安全越冬。 |
采收和储藏 | 四季采叶,洗净,鲜用或沸水烫后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叶片皱缩卷曲,展平后完整者呈匙状披针形,长30-65cm,宽1.7-6.2cm。两面黄绿色或暗绿色,具密集的纵直纹理和折断痕,有的断痕处可见黄棕色颗粒状物;先端尖刺状,基部渐窄,两侧边缘微显浅波状,在突起处均具棕色硬刺。质坚韧,难折断。气微臭,味酸、涩。 |
中药化学成分 | 叶含皂甙,已知其结构的有:龙舌兰皂甙(a-gavoside)A、B、C、C′、D、E、F、G、H。又从叶中得到8个皂甙元:海柯皂甙元(hecogenin),9-去氢海柯皂甙元(9-dehy-drophecogenin),替告皂甙元(tigogenin),洛柯皂甙元(rokoge-nin),12-表洛柯皂甙元(12-epirockogenin),芰脱皂甙元(gitoge-nin),绿莲皂甙元(chlorogenin),曼诺皂甙元(manogenin)。还含番石榴酸(piscidic acid),腺甙3′:5′-环单磷酸(adenosine 3′-5′-cyclomonophophate)。地上部分含龙舌兰黄烷酮(agamanone),三十四烷醇(tratriacontanol),十六烷酸三十四烷醇酯(tetratriacon-tylhexadecanoate),5-羟基-7-甲氧基-2-三十三烷基-4(H)-苯并吡喃-4-酮[5-hydroxy-7-methoxy-2-trltrlacontyl-4(H)-benzopyran-4-on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酸;温 |
归经 | |
功效 | 解毒拔脓;杀虫;止血 |
功效分类 | 解毒拔脓药;杀虫药;止血药 |
主治 | 痈疽疮疡;疥癣;盆腔炎;子宫出血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捣敷。内服:煎汤,10-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Folium Agaves American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gave americanaL. |
科属分类 | 龙舌兰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