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dao gua ca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铁角蕨科植物倒挂铁角蕨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植株高15-40cm。根茎短,直立或斜升,密被褐色、线状披针形、粗筛孔的鳞片,全缘。叶簇生;叶柄长5-20cm,栗褐色至紫黑色,有光泽,基部稍被鳞片;叶片草质或近革质,线状披针形,长12-30cm,宽2.5-4cm,顶端常有一被鳞片的芽胞,着地生根,行无性繁植,基部不缩狭,一回羽状;羽片15-30对或更多,互生,平展,彼此密接,长圆形或三角状长圆形,中部的长1.5-2cm,宽5-8mm,先端钝或圆形,基部不对称,上缘与外缘有小钝齿,内缘截形而与叶轴平行,下缘楔形,基部上侧稍呈耳状;叶脉羽状分离,侧脉二叉,基部上侧一组二至三回分叉,每组有小脉1条。孢子囊群长圆形,背生于小脉中部或中部以上,在中脉两侧排成平行而不相等的两行;囊群盖长圆形,膜质,全缘,开向中脉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华东、华南、西南及台湾、湖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50-2500m的密林下或溪边石上或路边湿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根茎密生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并有众多须根。叶柄长5-20cm,基部有少数鳞片,叶轴紫黑色,叶片草质,披针形,长12-25cm,宽2-3.5cm,一回羽状,羽片易脱落,三角状长圆形,钝头,边缘有粗钝齿,每齿有1条小脉,基部全缘;叶轴紫黑色。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中部,囊群盖矩圆形,膜质。气微,味淡。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刺槐素(acacetin),芫花素(genkwanin),原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芹菜素-7-O-二鼠李糖甙(apigenin-7-O-dirhamnoside),木犀草素-7-O-二鼠李糖甙(luteolin-7-0-dirhamnoside),芫花素-4'-O-葡萄糖鼠李糖甙(genkwanin-4'-O-glucosylrhamnoside),6,8-二-C-葡萄糖基木犀草素(6,8-di-C-glucosylluteolin),木犀草素-7-O-葡萄糖鼠李糖甙(luteolin-7-O-glucosylrhamnoside),芫花素-4'-O-葡萄糖甙(genkwanin-4'-0-glucoside),6,8-二-C-葡萄糖基芹菜素(vicenin-Ⅱ)。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微苦;平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止血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止血药
|
主治 |
肝炎;痢疾;外伤出血;蜈蚣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Asplenii Normal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splenium normale Don
|
科属分类 |
铁角蕨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