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ai ye shu dai jue
|
英文名 |
Low Grass Fern
|
药材基原 |
为书带蕨科植物矮叶书带蕨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植株高6-14cm。根茎短,横生,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黑褐色、粗筛孔状、有虹色光泽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叶柄短;叶片近革质,狭线形或线形,长5-12cm,宽1-3mm,基部渐狭而下延于叶柄,强度反卷,在中脉两侧形成纵沟;中脉上在稍凹下,下面狭、圆而陲卢,不平坦。孢子囊群背生于近中部以上的叶缘内,满布于中脉与叶边之间的沟内,沟的内缘不具隆起的棱脊,通常被强度反卷的叶缘覆盖,具有长柄的环状隔丝。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安徽、福建、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
生态环境 |
附生于林中树干或岩石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根茎细弱,生有鳞片;鳞片披针形至长钻形,灰褐色而有虹色光彩,边缘有疏锯齿。叶柄短;叶片纸质,狭线状披针形,长5-12cm,宽1-2.5mm,先端钝,基部长渐狭,上面中脉凹下,下面中脉隆起。孢子囊群沿叶近边缘着生,常被反卷的叶缘所包被。气微、味苦、涩。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涩;平
|
归经 |
肝、肾二经
|
功效 |
舒筋活络;接骨止痛
|
功效分类 |
止痛药
|
主治 |
跌打损伤;骨折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8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跌打损伤、骨折。
|
考证 |
始载于《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Vittariae Modest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Vittaria modesta Hand.-Mazz.[V.nana Ching]
|
科属分类 |
书带蕨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