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紫鹤、鸡骨丹、 红玉簪、石玉簪 |
汉语拼音 | zi yu zan |
英文名 | Flower of Blue Plantainlily |
药材基原 | 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花。 |
动植物形态 | 紫玉簪,多年生草本。叶基生;柄长14-42cm,两边具翅;叶片卵形至卵圆形,长10-17cm,宽6.5-7cm,基部心形,具5-9对拱形平行的侧脉。花葶从叶丛中抽出,具1枚膜质的苞片状叶,后者长卵形,长1.3-4cm(多数长2-2.5cm)。总状花序,花梗长6-8mm,基部具膜质卵形苞片,苞片长于花梗,稀稍短于花梗;花紫色或淡紫色;花被筒下部细,长1-1.5cm,上部膨大成钟形,与下部近于等长,直径2-3cm;花被裂片6,长椭圆形,长1.5-1.8cm,宽8-9mm;雄蕊着生于花被筒基部,伸出花被筒外。蒴果圆柱形,长2-4.5cm,先端具细尖;种子黑色。花、果期8-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化东、中南、西南、陕西、河北。各地多有栽培。也有野生。 |
生态环境 | 生于山坡林下的阴湿地区。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间采收,晾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苦;平 |
归经 | |
功效 | 凉血止血;解毒 |
功效分类 | 补肾药 |
主治 | 崩漏;湿热带下;嗯喉肿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分类草药性》:治遗精,吐血,气肿,白带,咽喉红肿。 2.《重庆草药》:调气,和血,补虚。治妇女虚弱,红白崩带。 |
考证 | 出自《品汇精要》。 1.《品汇精要》:紫玉簪茎叶花蕊与(玉簪花)无别,但短小深绿色而花紫,嗅之似有恶气,殊不堪食,谓之紫鹤。八月作角如桑螵蛸,有六瓣,子亦苦榆钱而黑亮如漆。 2.《花镜》:紫玉簪,叶上黄绿,间道而生, 比白着差小,花亦小而无香,先白玉簪一月而开。性亦喜水宜肥,盆栽皆可,但不及玉簪之香甜可爱。根亦最毒。 3.《重庆草药》:紫萼,花紫色, 称红玉簪花;玉簪,花白色,称白玉簪花。疗效各有不同,有时亦可通用。据记载,本品甘辛,寒,有毒;但重庆市一般用作调气、和血、补虚之剂,不认为有毒。或系用法不同。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Hosta ventricosa (Salisb.) Stearn[Bryocles ventricosa Salisb.;Hosta coerulea Tratt.] |
科属分类 | 百合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