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san xue cao |
英文名 | Herb of Clarke Boea |
药材基原 | 为三叉蕨科植物地耳蕨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植株高约20cm。根茎横生,纤细,被红褐色、卵状披针形鳞片,边缘具疏毛。叶近生或远生,二型;营养叶柄长3-5cm,具棱角,基部以上到叶轴和叶脉密被棕色、开展性有节的长细毛;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三出,长6-9cm,宽3-4cm,侧生羽片短小,全缘或浅裂,顶生羽片浅羽裂;叶脉网状,有分叉的内藏小脉;孢子叶长,远超出营养叶,叶柄长10-18cm,近无毛;叶片狭缩,三出或单一,裂片线形,先端裂片较大,长5-8cm,下部羽片分裂,两侧1对裂片通常基部下侧有一分叉小片;侧脉明显,下面隆起,沿中脉两侧各有1行狭长网眼。孢子囊群线形,在中脉两侧各有1行,成熟后满布于叶背;无囊群盖。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台湾、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800m的林下湿地或溪沟边石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凉 |
归经 | 肝经 |
功效 |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
功效分类 | 止血药 |
主治 | 痢疾;小儿泄泻;淋浊;便血;衄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Quercifilix zeylanica(Houtt.)Copel.[Ophioglossum zeylanica Houtt.] |
科属分类 | 三叉蕨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