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xiao ye feng huang wei ba cao
|
英文名 |
rhizome of Japanese Twin - sorus Fem
|
药材基原 |
为蹄盖蕨科植物假蹄盖蕨的根茎或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植株高30-50cm。根茎长而横生,疏被棕色、阔披针形鳞片。叶远生;叶柄长15-25cm,禾秆色,基部疏被红棕色卷曲的短毛和披针形小鳞片,向上近光滑;叶片革质,两面无毛,狭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0-30cm,中部宽6-10cm,先端渐尖并为羽裂,基部不缩狭,仅沿叶轴和羽轴下面疏生棕色多细胞的短毛,二回深羽裂;羽片约10对,互生,斜展,披针形,中部以下的长5-8cm,宽1-2cm,先端渐尖,羽状深裂达羽轴两侧的阔翅;裂片长圆形,先端圆或钝尖,边缘波状或近全缘;叶脉羽状,侧脉每裂片有5-6对,分叉或单一,不达叶边。孢子囊群线形,通常沿侧脉的上侧单生或仅基部偶有双生;囊群盖线形,浅棕色,膜质,全缘或啮蚀状。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长江流域各地及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60-1500m的平原、山谷溪边或林下湿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苦;凉;涩
|
归经 |
肝;肺经
|
功效 |
清热解毒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
|
主治 |
疮疡肿毒;乳痈;目赤肿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草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鲜根:治目赤肿痛。全草:治乳痈,各种肿毒初起。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thyriopsis japonica(Thunb.)Ching[Asplenium japonica Thunb.;Diplazium japonicum(Thunb.) Bedd.]
|
科属分类 |
蹄盖蕨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