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龙须草、绣球草、一包刺、一包金 |
汉语拼音 | da yi jian qiu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莎草科植物刺子莞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刺于莞,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茎极短。秆丛生,直立,圆柱形,具细条纹。叶基生,钻状线形,短于秆,宽2-3mm,先端渐狭成三棱形。苞片4-10,叶状,长0.7-4cm,下部密生缘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直径12-17mm,棕色,有多数小穗;小穗狭被针形,长约7mm,有光泽,具鳞片7-8,花2-3;鳞片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卵形,棕色,有花鳞片较大,顶端有锐尖,中脉在背面隆起,最上面的l-2鳞片有雄花,其下1枝为雌花;下位刚毛4-6条,长短不一,长约为小坚果长度的1/2或1/3;雄蕊2或3,花药线形;花柱细长,基部膨大,柱头l-2,短小。小坚果倒卵形,双凸状,长1.5-1.8mm,黑褐色,上部边缘有细缘毛,表面有细点,宿存花柱基三角形。花、果期5-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台湾。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100-1500m的山坡草地或沼泽地。 |
药用植物栽培 | 1.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气候,能生长在各种环境中,耐旱,耐贫瘠。宜选择排水良好、向阳的山地栽培。 2.栽培技术:用种子繁殖法。冬季或早春直播。条播或撒播,播后盖一层细土,浇水。 3.田间管理:苗出齐后,间掉过密的苗,勤除杂草。一般不行追肥。雨季注意排水。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辛;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疏风清热;利湿通淋 |
功效分类 | 疏风清热药;利湿通淋药 |
主治 | 风热感冒;咳嗽;头痛;淋浊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Rhynchospora rubra(Lour.)Makino[Schoenus ruber Lour.] |
科属分类 | 莎草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