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薏米草、鸭口草
|
汉语拼音 |
dun ye cao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Helfer Stenotaphrum
|
药材基原 |
为禾本科植物钝叶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钝叶草,多年生草本。秆下部匍伏,于节处生根向上抽出高10-40cm的直立花枝。叶鞘松驰,通常长于节间,压扁面于背部具脊,常仅包节间下部,平滑无毛;叶舌极短,先端具白色短纤毛;叶片带状,长5-17cm,宽5-11mm,先端微钝,具短尖头,基部截平或近圆形,两面无毛,边缘粗糙。花序轴扁平呈叶状,具翼长10-15cm,宽3-5mm,边缘微粗糙;穗状花序嵌生于主轴的凹穴内,长7-18mm,小穗轴三棱形,边缘微粗糙,先端延生于顶生小穗之上而成一小尖头;小穗互生,卵状披针形,长4-4.5mm,含2小花,而仅第2小花结实;颖先端尖,脉间有小横脉,第1颖广卵形,长为小穗的1/2-2/3,具(3-)5-7脉,第2颖与小穗等长,具9-11脉;第1小花雄性;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7脉,内稃厚膜质,略短于外稃,具2脉,第2外稃革质,有被微毛的小尖头,边缘包卷内稃。花、果期秋季。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约1100m以下的湿润草地、林缘或疏林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林夏、秋季采收,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平
|
归经 |
胃;肝经
|
功效 |
益气;催产
|
功效分类 |
解毒药
|
主治 |
胃下垂;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难产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民间用于鱼骨鲠喉,煎水冲龙衣(煅后研末服),并用于难产或胎盘滞留。
|
考证 |
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Stenotaphri helfer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Stenotaphrum helferi Munro ex Hock. F.
|
科属分类 |
禾本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