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岩松鼠骨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臊挠子骨(《中国药用动物志》)。原动物岩松鼠又名:扫毛子、石老鼠(《中国药用动物志》)
汉语拼音 yan song shu gu
英文名 Sciurus, Squirre bone
药材基原 为松鼠科动物岩松鼠、侧纹岩松鼠的骨骼。
动植物形态 1.岩松鼠,外形似松鼠,体长约22cm,重达350g。脸部有颊囊。眼大,眼周有一黄白色环。耳端无簇毛。后肢较前肢长,后足跖被毛。尾超过何等长一半以上。体背部、四肢外侧被青黄色毛。毛基为深灰色,中段为黑色,尖端为黄色。腹面、四肢内侧为浅黄灰色。颈部略带白。眼与耳间色较黄,耳背部有灰色斑。吻为深黑色。尾毛稀疏而蓬松,杂有白色长毛。夏毛较灰,冬毛偏黄。
2.侧纹岩松鼠,外形似赤腹松鼠。体长18-25cm,重约380g。耳大明显,长2.5-2.8cm。前足爪粗壮而长。后足跖完全裸出,并有一和表踝垫。尾较短,为体长3/4。体背暗棕褐色,体侧、面颊、耳背棕赭色。眼周具棕黄色眼环。两体侧从肩部到臀各有一条细窄白纹。腹面淡棕黄以,胸腹中央线呈橙黄以而喉部具纯白喉斑。其余与体背同色。但尾背的毛长而蓬松,长毛近端处具白色,形成毛外缘的白色毛边。
资源分布 1.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及四川等地。 2.分布于广西西南部、贵州西南部及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 1.栖息于山区树林、丘陵岩石较多处。以坚果及植物种子为食。 2.栖息于山区稀树灌丛、丘陵山地。营半树栖或地栖生活。早晚活动。凡例坚果、种子、树叶为食。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全年均可捕捉,捕后杀死,剥皮剔净肉,取骨骼置通风处晾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生药全长约200毫米左右。骨骼上带有残肉及肌腱,头颅呈长椭圆形,上下颌带橙色门齿各一对,四肢弯曲,尾椎骨细长,排列成鞭状,有时并留有灰黄的毛。气腥。
中药化学成分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味甘;咸;性平
归经 肝经
功效 活血止痛
功效分类 活血祛瘀药
主治 跌打疼痛;骨折;腰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焙焦研粉,黄酒冲,5-15g。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活血祛瘀之功能。主治跌打损伤。
考证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Sciurotamias davidianus Milne-Edwards 2.Sciurotamias forresti(Thomas)
科属分类 松鼠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松鼠
岩松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