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鳓、鲞鱼、白鳞鱼、克鳓鱼、火鳞鱼、快鱼、力鱼、白力鱼、曹白鱼 |
汉语拼音 | le yu |
英文名 | Slender shad |
药材基原 | 为鲱科动物鳓鱼的肉。 |
动植物形态 | 鳓鱼,体很侧扁,一般体长约40cm,大者可达49cm。头中等大,头上部通常有2条低隆的嵴。吻短,略上翘。眼大,脂眼睑发达,遮盖眼的1/2。口小,口裂近垂直,上颌骨末端圆钝。下颌发达,上下颌、腭骨和舌上均具细牙。鳃盖膜彼此分离,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6,鳃耙较粗(11-12)+(23-24)。体被薄圆鳞,纵列鳞52-54,横列鳞15。列侧线,腹部窄而尖,有锯齿状的锐利棱鳍,腹鳍前为23-27;腹鳍后为123-15;胸鳍和腹鳍基部有腑鳞。背鳍15-17。臀鳍48-50,其其底长约为背鳍基长的4倍。胸鳍16-17,向后伸达腹鳍基。腹鳍甚小,位于背鳍前下方。尾鳍叉形,下叶略长于上叶。体背黄绿或蓝绿色,体侧银白色。背鳍、胸鳍和尾鳍黄绿色。其他各鳍色淡。 |
资源分布 | 我国从北到南沿海及台湾均有分布。 |
生态环境 | 为近海回游性中上层鱼类,主食桡足类、头足类及鱼类等小动物。每年春夏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河口一带泥沙底质的浅水产卵,卵浮性,卵径2.2-2.4mm,怀卵量14万-16万粒。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四季均可捕捞,捕后,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肉含蛋白质(protein),脂肪(fat),钙,磷,铁,核黄素(riboflavin),烟酸(nicotinic acid)和硫胺素(thiamine)。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平 |
归经 | 脾;胃经 |
功效 | 健脾开胃;养心安神 |
功效分类 | 补益药 |
主治 | 脾虚泄泻;消化不良;噤口不食;心悸怔忡 |
用法用量 | 内服:焙干研末,每次5g,或煮食。 |
用药禁忌 | 不宜多食。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纲目》:开胃,暖中。 2.《随息居饮食谱》:补虚。 |
考证 | 出自《本草纲目》:勒鱼,出东南海中。 以四月至,渔人设网候之,听水中有声则鱼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止。状如鲥鱼,小首细鳞,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头上有骨,合之如鹤喙形。干者谓之勒鲞,吴人嗜之。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Ilisha elongata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Ilisha elongata (Bennett) |
科属分类 | 鲱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