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niao bu qi ye |
英文名 | 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
药材基原 | 为五加科植物黄毛楤木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黄毛楤木;灌木,高1-5m。有稀少的刺和黄褐色绒毛。叶大,为二回羽状复叶,叶轴和羽片轴基部有1对小叶,每羽片有小叶7-11片,革质;小叶无柄或有长约5mm的柄,叶片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8-15cm,宽4-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具细锯具,上面被黄褐色绒毛,下面毛密;侧脉6-8对。花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的大型顶生圆信花序,长50-80cm,密被黄色绒毛,分枝长15-40cm;伞形花序有花30-80cm,密被黄色绒毛,分枝长15-40cm;伞形花序有花30-50朵,直径约3cm;花梗长3-4cm,被长绒毛;苞片披针形,小花梗长约10mm,均被长绒毛;花淡绿白色,直径允3mm;花萼5齿裂,无毛;工化瓣5,三角状卵形,无毛;雄蕊5,花丝长约2.5mm;子房5室,花柱5,上部分离,基部合生。核果球形,浆果状,直径约4mm,有5棱。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400-1200m的杂木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均可采收,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平肝;解毒 |
功效分类 | 平肝药;解毒药 |
主治 | 头目眩晕;肿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Aralia decaisneana Hance |
科属分类 | 五加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