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南瓜仁、 白瓜子、金瓜米、窝瓜子、倭瓜子 |
汉语拼音 | nang gua zi |
英文名 | Cushaw Seed, Pumpkin Seed |
药材基原 |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 |
动植物形态 |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
资源分布 |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食用南瓜时,收集成熟种子,除去瓤膜,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种子扁圆形,长1.2-1.8cm,宽0.7-1cm。表面淡黄白以至淡黄色,两面平坦而微隆起,边毋稍有棱,一端略尖,先端有珠孔,种脐稍突起或不明显。除去种皮,有黄绿色薄膜状胚乳。子叶2枚,黄色,肥厚,有油性。气微香,味微甘。 以颗粒饱满、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 种子横切面:种皮外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稍厚,微木化,下皮为8列薄壁细胞,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石细胞层1列细胞,类圆形,其内为薄壁细胞,细胞壁向外突起呈乳头状,细胞间隙较大。种子两端各有一维管束;种子内表皮为1列薄壁细胞。子叶2片,细胞中含有脂肪油和糊粉粒。 |
中药化学成分 | 种子含油16.4%[1],其中主要脂肪酸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及硬脂酸(stearic acid)[1-3],还有亚麻酸(linolenic acid),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2]。还含类脂成分,内有三酰甘油(triglyceride),三酰甘油(diglyceride),单酰胆碱(pholphatidyl choline),磷酯酰已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tine),脑苷脂(cetebroside)[1-3]等。脱脂的种中分得有效成分:南瓜子氨酸(cerebroside)[5-6].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1.驱虫作用:蚯蚓实验法证明南瓜子乙醇提取物有驱虫作用。猫用南瓜子浓缩制剂100-300mg/kg一次灌胃,对绦虫、弓蛔虫等有明显驱虫作用。40%南瓜子粉煮液和30%瓜子提取物在体外对牛肉绦虫或猪肉绦虫的中段及后段都有麻痹作用,使之变薄变宽,节片中部凹陷(中段节片尤其明显),而对其头及来成熟节片则无此作用。曾用合成的dl-南瓜子氨酸饲喂犬及小鼠,对犬包囊带虫、豆状带虫及小鼠短膜壳绦虫皆有效;体外实验证明,1∶500溶液使犬绦虫明显兴奋,甚至挛缩,并与氢溴酸槟榔碱有协同作用。 2.抗日本血吸虫作用:南瓜子有遏制日本血吸虫在动物体内向肝脏移行的作用。在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拗的同时,给服南瓜子共28天,有预防作用;但对成虫无杀灭作用。接种血吸虫尾蚴的家猪,每天喂去壳去油南瓜子粉,预防效果与小鼠实验结果基本相仿。小鼠实验证明,口服南瓜子能抑制和杀灭体内日本血吸虫幼虫,对雌虫作用更强;但对血吸虫成虫无杀灭作用,只在服药1周后(每天3g),开始发生形态上的退行性变化。毛壳南瓜子Cucu-rtitamoschatavar. melonaefOrmis 预防作用大于光壳南瓜子 C. Moschatavar.Toonas。新鲜南瓜子与1年陈旧的南瓜子的预防效果相同。不同产地的南瓜子均能抑制血吸虫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但作用强弱有所不同,徐州所产的功效较为显著。南瓜子浆粉与生南瓜子仁同样有抑制和杀灭血吸虫幼虫的作用。改用发酵法制作的浆粉也有同样预防效果。用酒精沉淀等四种方法可以分离南瓜子仁的有效成分,防治血吸虫的有效成分为一种水溶性物质,即南瓜子氨酸。南瓜子对幼虫的抑制作用主要在性发育期前;在宿主肝内能杀灭部分幼虫,表现为炎性反应及虫体的退化性变化。南瓜子氨酸不能杀灭成虫,但能使虫体萎缩,生殖器官退化,和子宫内虫卵减少。 3.其他作用:小鼠以南瓜子浓缩制剂2-10g/kg灌胃,并无毒性,但口服4g,对肝、肺、肾等可产生暂时性病理损害,使肝内糖元减少和脂肪增加。南瓜子氨酸使肝细胞呈轻度萎缩,肝内有少量脂肪浸润,停药后则迅速恢复正常。感染血吸虫的兔喂服南瓜子后,清转氨酶和胆碱酯酶等有所变化,但3周后解剖兔肝病变极轻,体内虫数未减,可能因兔不爱食南瓜子,与饥饿有关'。以大量南瓜子氨酸给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动物兴奋狂躁,而兔和猫则可能表现安静;但能使兔血压升高和呼吸加快;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1.配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助运,驱邪扶正,诸虫可除。 2.配茯苓,健脾除湿,利中带补。 3.配莱菔子,消降兼施,气顺痰消,食积得化,咳喘得平。 4.配桑白皮,泻肺火,润肺燥,平肺气,助清肃,标本兼顾,止嗽要对。 5.配芦荟,杀虫除积,功效大增。 6.配鸡内金,健脾和胃,杀虫除疳,扶正去邪,攻补兼施。 |
药性 | 味甘;性平 |
归经 | 归大肠经 |
功效 | 杀虫;下乳;利水消肿 |
功效分类 | 驱虫药 |
主治 | 绦虫;蛔虫;血吸虫;钩虫;蛲虫病;产后缺乳;后手足浮肿;百日咳;痔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60g;研末或制成乳剂。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
用药禁忌 | 《纲目拾遗》:多食壅气滞膈。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现代实用中药》驱除绦虫。 2.《安徽药材》能杀蛔虫。 3.《中国药植图鉴》:炒后煎服,治产后手足浮肿,糖尿病。 |
考证 | 出自《现代实用中药》 |
药物应用鉴别 | 槟榔与南瓜子,皆有驱除牛肉绦虫之功,前者能使虫体头部和未成熟节片完全瘫痪;后者可使虫体之中段,后段麻痹,变薄变宽。功效相同,作用部位各异。使君子和南瓜子,皆能驱杀蛔虫。然使君子有杀蛲虫之功,南瓜子具驱绦虫之能。主治功效相同,兼长各异。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Semen Cucurbit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ucumis satiuus L. |
科属分类 | 葫芦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