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火绒草 |
汉语拼音 | lao tou cao |
英文名 | Herb of Common Edelweiss |
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黄白火绒草的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黄白火绒草 多年生草本,高达15cm。根状茎细,被有密集的枯叶鞘,有多数蔑视从状叶丛和花茎密集的植丛,或有时花茎单生或与蔑视从状叶丛簇生。茎极短,有时无茎,不分枝,纤细,被白色茸毛,或上部被带黄色的长柔毛或茸毛,常有疏生近等距的叶;莲座状叶与茎部叶同形,常较长,下部渐狭,长达6cm,常脱毛,有宽长的鞘部;茎中部叶舌形、长圆形、匙形,或线状披针形,通常长1-5cm,宽0.2-0.4cm,无柄,下部叶有长鞘,两面被密工疏生的灰白色稀稍绿色的长柔毛,有时毛呈絮状而部分脱毛,有时上部叶被较密的黄色或白色柔毛。苞叶较少数,较茎上部叶短,常较宽,椭圆形或长圆披针形,两面被稍黄色密柔毛或茸毛,稀被灰白色疏毛或近无毛,与花序同长或长2倍,开展成径约15-25mm的整齐密集的苞叶群。头状花序通常少数至15个密集;总苞长4-5mm,被长柔毛;总苞片约3层,披针形,无毛,褐色或深褐色;小花异型,有时在外的头关花序雌性,或雌雄异株;花冠长3-4mm;雄花花冠管状,上部狭漏斗状,有卵圆表尖裂片;雌花花冠细漏斗状,冠毛白色,基部黄色或稍褐色,常稍长于花冠;雄花冠毛稍粗,有锯齿或短毛;雌花冠毛细,有微齿;不育的子房无毛。瘦果无毛或有乳头状突起或短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2300-4500m的高山和亚高湿润或干燥草地、沙地、石砾地或雪线附近的岩石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季采收,洗净,晾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本品含磊波斯菊甙(cosmosiin),及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ucoside)[1]等。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苦;性寒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凉血 |
功效分类 | 清热解毒药;凉血药;渗湿利尿药 |
主治 | 感冒发热;咽喉炎;肾炎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益肾利水。治急性肾炎,尿血。 2.《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凉血,消炎利尿。治急、慢性肾炎,对消失蛋白尿和血尿有效。 |
考证 | 出自《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Herba Leontopodii Leontopodioidis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Leontopodium ochro-leucum Beauv. |
科属分类 | 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