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泽兰根、地瓜儿、地瓜、地蚕子、地笋子、地藕、野三七、水三七、旱藕 |
汉语拼音 | di sun |
英文名 | Rhizome of Shiny Bugleweed, Shiny Bugleweed |
药材基原 | 为唇形科植物地笋和毛叶地笋的根茎。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7m。具多节的圆柱状地下横走根茎,其节上有鳞片和须根。茎直立,不分枝,四棱形,节上多呈紫红色,无毛或在节上有毛丛。叶交互对生,具极短柄或无柄;茎下部叶多脱落,上部叶椭圆形,狭长圆形或呈披针形,长5-10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呈枯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锐锯齿,表面暗绿色,无毛,略有光泽,下面具凹陷的腺点,无毛工脉上疏生白以柔毛。轮伞花序多花,腋生;小苞片卵状披针形,先端刺尖,较花萼短或近等长,被柔毛;花萼钟形,长约4mm,两面无毛,4-6裂,裂片狭三角形,先端芒刺状;花冠钟形白色,长4.5-5mm,外面无毛,有黄色发亮的腺 点,上、下唇近等长,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近圆形,2侧裂片稍短小;前对能育雄蕊2,超出于花冠,药室略叉开,后对雄蕊退化,仅花丝残存或有时全部消失,有时4枚雄蕊全部退化,仅有花丝、花药的残良;子房长圆形,4深裂,着生于花盘上,花柱伸出于花冠外,无毛,柱头2裂不均等,扁平。小坚果扁平,倒卵状三棱形,长1-1.5mm,暗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本变种与正种不同处在于:茎棱上被白色向上小硬毛,节上密集硬毛;叶披针形,暗绿色,两商渐尖,上面密被细刚毛状硬毛,下面主要在肋及脉上被刚毛状硬毛,边缘具锐齿,并有缘毛。 |
资源分布 |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根茎形似地蚕,长4-8cm,直径约1cm。表面黄棕色,有7-12个环节。质脆,断面白色。气香,味甘。 |
中药化学成分 | 1.地笋 全草含糖类:葡萄糖(glucose),半服糖(galactose),泽兰糖(lycopose),水苏糖(stachyose),棉子糖(raffinose),蔗糖(sucrose)[1,2],另含虫漆蜡(lacceroic acid),白桦脂酸(betuli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3]。 2.毛叶地笋 全草含挥发油和鞣质[4]。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甘;辛;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化瘀止血;益气利水 |
功效分类 | 活血药;补益药 |
主治 | 衄血;吐血;产后腹痛;黄疸;朋肿;带下;气虚乏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4-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浸酒涂。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本草拾遗》:利九窍,通血脉,排脓治血。 2.《日华子本草》:止鼻洪,吐血,产后心腹痛。 3.《分类草药性》:和气养血,补精固气,治女子虚弱面白。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虚弱,补中气,消水,疗白带。 |
考证 | 出自《嘉祐本草》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hizoma Lycopi Lucid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Lycopus lucidus Turcz.Lycopus lucidus Turcz.var.hirtus Regel. |
科属分类 | 唇形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