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仙白草、仙蛤芦、盘龙草、白云草、尖叶山苦荬、山白菜、小叶青、菊花暗消、胃药、山蛤芦、雌雄剑、冷水丹、焮菜、野芋头、钻山狗、疙瘩药、草三七、土白前 |
汉语拼音 | dong feng cai |
英文名 | Scabrous Doellingeria Rhizome and Root |
药材基原 | 为菊科植物东风菜和短冠东风菜的根茎及全草。 |
动植物形态 | 1.东风菜 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茎粗短,横卧,棕褐色,旁生多数须根。茎直立,中部有时略带红色,有糙毛。叶互生;叶柄长5-15cm,具翅;叶片心形,长9-15cm,宽6-15cm,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有糙毛,边缘有具小尖头的齿,基部急狭成窄翼长10-15cm的柄,花后凋落;中部以上的叶片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两面有毛。头状1.8-2.4cm,排列成圆锥伞房状;总苞片约3层,不等长,边缘膜质;外围1层雌花约10个,舌状,舌片白色,条状长圆形;中央有多数黄色两性花,花冠筒状,上部5齿裂,齿片条状披针形。瘦果倒卵圆形或椭圆形,有5条厚肋,无毛;冠毛污黄色,与筒状花冠等长。花期6-10月,果期8-10月。 2.短冠东风菜 本种与东风菜的区别在于:叶片心形,长宽均7-10cm,叶柄长达17cm以上,中部叶柄不具翅。头状花序直径2.5-4cm;总苞片3层近等长,仅内层总苞片的边缘膜质。瘦果被粗伏毛;冠毛褐色。 |
资源分布 | 1.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中部至南部各地区。 2.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1.生于山地林缘及溪谷旁草丛中。 2.生于山谷、水边、田间、路旁。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秋季采挖根茎,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甘;性微 |
归经 | |
功效 | 清热解毒;明目;利咽 |
功效分类 | 活血药;解毒药 |
主治 | 风热感冒;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咽喉红肿;急性肾火;肺病吐血;跌打损伤;痈肿疔疮;蛇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全草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出自《中国药植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Rhizoma Et Radix Doellingeriae; Herba Doellingeri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1.Doellingeria scaber (Thunb.) Nees [ Asetr scaber Thubn.] 2.Doellingeria marchandii (Levl.) Ling |
科属分类 | 菊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