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
汉语拼音 | san qi ye |
英文名 | Sanchi Leaf |
药材基原 |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叶。 |
动植物形态 | 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cm。根茎短,具有老茎残留痕迹;根粗壮肉质,倒圆锥形或短圆柱形,长约2-5cm,直径约1-3cm,有数条支根,外皮黄绿色至棕黄色。茎直立,近于圆柱形;光滑无毛,绿色或带多数紫色细纵条纹。掌伏复叶,3-4枚轮生于茎端;叶柄细长,表面无毛;小叶3-7枚;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约5-14cm,宽2-5cm,中央数片较大,最下2片最小,先端长尖,基部近圆形或两侧不相称,边缘有细锯齿,齿端偶具小刺毛,表面沿脉有细刺毛,有时两面均近于无毛;具小叶柄。总花梗从茎端叶柄中央抽出,直立,长20-30cm;伞形花序单独顶生,直径约3cm;花多数,两性,有时单性花和两性花共存;小花梗细短,基部具有鳞片状苞片;花萼绿色,先端通常5齿裂;花瓣5,长圆状卵形,先端尖,黄绿色;雄蕊5,花药椭圆形,药背着生,内向纵裂,花丝线形;雌蕊1,子房下位,2室,花住2枚,基部合生,花盘平坦或微凹。核果浆果状,近于肾形,长约6-9mm;嫩时绿色。熟时红色,种子1-3颗,球形,种皮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
资源分布 | |
生态环境 |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叶含人参二醇(panaxadiol),人参三醇(panaxa-triol),达玛-20(22)-烯-β,12β,26-三醇[dammar-20(22)-en-3β,12β,26-triol],20(R)-达玛烷-3β,12β,20,25-四醇[20(R)-dammaran-3β,12β,20,25-tetrol]等[1]。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三七叶总皂甙100mg/kg、200mg/kg腹腔注射,能显著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明显地延长小鼠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协同睡眼时间。又能显著地加强氯丙嗪对小鼠自主活动的抑制作用。亦可对抗苯丙胺、苯甲酸钠咖啡因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兴奋作用。三七叶总皂甙还能减少由戊四氮诱发小鼠惊劂发作频率和推迟土的宁致惊劂死亡时间。说明三七叶总皂甙对中枢神经系统呈明显的抑制作用[1-3]。 三七叶总皂甙100mg/kg、200mg/kg腹腔注射能明显减少由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并可明显提高小鼠对热刺激的痛阈[1]。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三七叶总皂甙20mg/kg静注,对乌头碱、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对氯化钙-已酰胆碱混合液诱发的小鼠心房纤颤,对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早期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在抗心律失常剂量下,对心血管无明显抑制作用[4]。 3、抗炎作用 三七叶总皂甙对角叉菜胶、5-羟色胺(5-HT)、高岭土、蛋清、冰醋等所致大鼠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不仅能不同程度地对抗缓激肽、组胺、5-HT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又能对巴豆油或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郭炎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此外,对棉球肉芽肿的纺织肿的组织增生及摘除两侧肾上腺大鼠均有一定的抗火作用[5]。 4、延缓衰老作用 三七茎叶总皂甙能用明显延长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低寿命,并可延长雄果蝇的最高寿命;能提高40d和60d龄雌雄果蝇的一均每分钟每只飞翔次数,提高其飞翔能力[6,7]。三七茎叶总皂甙可隆低50d龄果蝇头部脂褐素含量。三七茎叶总皂甙150mg-kg、300mg/kg,皮下注射,于给药30d,小鼠心、肝、脑内过氧化物的产物丙三醛生成量随给药剂量加大而减少;全血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明显升高,故认为三七茎叶总皂甙有延缓衰老作用,其机制与抑制丙二醛生成和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关[6]。 5、隆血脂作用 三七叶总皂甙200mg/kg和100mg/kg给大鼠和鹌鹑两种高脂膜型动物灌服7d,均能显著隐藏其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8]。 6、毒性 小鼠分别灌胃三七叶总皂甙6g/kg、7.8g/kg、10.14g/kg,观察5d,除给药后动物呈不同程度的安静、活动减少外,均未见中毒死亡。太分别静注及腹腔注射100mg/kg、200mg/kg,均未见中毒反应。太灌胃300mg/kg或兔静注200mg/kg时,呼吸略有增快,兔点眼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反应。 严急性毒性试验,大鼠分别灌服100mg/kg、200mg/kg、400mg/kg,连用60d,对动物体重、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肾功能(尿毒氮)、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血色素等指数,均无明显影响,组织切片表明,对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等器官均未见异常改变[9]。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辛;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
功效分类 | 止血药 |
主治 | 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跌打肿痛;痈肿疮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冲泡代茶。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1.《纲目》:治折伤跌扑出血,敷之即止,青肿经夜即散。余功同根。2.《生草药性备要》:治跌打,消瘀散血,敷毒疮,治痰火,又能上血。 |
考证 | 出自《本草纲目》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Folium Notoginseng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ne ex C.Chow |
科属分类 | 五加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