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三叉叶、三爪皮、喜叶子
|
汉语拼音 |
san zhi ye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木犀科植物滇素馨的根或叶。
|
动植物形态 |
灌木或小乔木,高0.5-5m。小枝无毛或密被柔毛,具棱角。叶互生,三出复叶与单叶混生,小叶3枚,稀2或5枚;叶柄长0。5-6cm,具沟;叶片革质,两面光滑或下面沿中脉被短柔毛;小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12.5cm,宽1-5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圆形或楔形,小叶柄无或可达3cm;单叶卵形或宽卵形,有时近圆形或为披针形。聚伞花序常多少呈圆锥状排列,顶生;苞片线形,长1-5mm;花梗长1-1;2cm,光滑无毛或疏被短柔毛至绒毛;花芳香;花萼被绒毛或无毛,裂片不明显;花冠黄色,近漏斗状,花冠管长0.8-1.2cm,裂片4-5枚,宽卵形或近圆形、长圆形,长3-9mm,宽3-4mm。果球形或椭圆形,长1-1.6cm,径0.5-1.6cm,呈黑色或红黑色。花期3-7月,果期8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云南。
|
生态环境 |
生于溪边或林中。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全年或夏、秋季采收,根挖取后,除去泥土,切片;叶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辛;微苦;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除湿;止痛;止血
|
功效分类 |
祛风除湿药;止痛药;止血药
|
主治 |
感冒发热;头痛身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 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撤。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Jasminum subhumile W.W.Smith[J.subhumile W.W.Smith var.glabricymosum(W.W.Smiih)Miaoex P.Y.Bai;J.diversifloium Kobuski var.Jabricymosum(W.W.Smith)Kobuski]
|
科属分类 |
木犀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