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木挂花、白当日、粗糠果、纽子果 |
汉语拼音 | ma gui hua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紫金牛科植物多脉酸藤子的果实。 |
动植物形态 | 攀援灌木或藤本,长10m以上。小枝无毛或被微柔毛,具皮孔。叶互生;叶柄长5-8mm,两侧微具狭翅; 叶片坚纸质,长圆状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9cm,宽2-2.5cm,稀长达 16cm,先端急尖或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边缘通常上半部具粗疏锯齿,极少全缘;侧脉15-20对,常连成不明显的边缘脉,与中脉几成垂直。总状花序,腋生,被锈色微柔毛,花梗长2-3mm;小苞片钻形,长约1mm,外面被微柔毛,具缘毛;花5数,长2.5-3mm;萼片广卵形或菱形,长0.5-0.7mm,具缘毛,有腺点;花瓣淡绿色或白色,分离,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圆形,微凹,无缘毛,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具腺点;雄蕊在雌花中极短,在雄花中伸出花瓣,着生于花瓣的2/5处,花药卵形或长圆形;雌蕊在雄花中极退化,在雌花中与花瓣几等长,子房瓶形或卵形,花柱微弯,柱头头状或盾状。果球形,直径7-9mm,红色,多少具腺点,宿存萼反卷。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300-1900m的山坡疏林中或山谷密林下。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采收,晒干。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性状鉴别 浆果球形,直径4-8mm。表面棕红色或灰紫色,平滑,有的略呈网状纹,一端有刺状突起(柱 头),另端有柄,长1-4mm,或无柄,具宿萼5片。果皮质脆易碎。种子扁圆球形,质坚硬,种皮淡红色,皱缩,种仁黄白色,有不规则突起的小圆点。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皮细胞1列,类方形、类长方形,切向排列,中果皮外侧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多角形,5-8列排列不规则;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有石细胞、大型分泌腔散在,分泌腔内含黄棕色物,维管束位于分泌腔内方或侧面,周围有纤维和石细胞;中果皮内侧为1-2列薄壁细胞,内含草酸钙方晶。内果皮为 1列石细胞,石细胞类方形、长方形,壁稍厚,孔沟、壁孔及胞腔 明显。(图2) 粉末及解离组织特征:①大型分泌腔类椭圆形、类长根圆形或类圆形,直径100-200μm,内含黄棕色物。②草酸钙方晶细小,直径2-6μm。③石细胞甚多,类圆形、类方形、类长方形或多角形,直径10-35μm,壁厚2-5-10μm,胞腔及孔沟明显。④纤维长梭形,直径20-25μm,壁厚2-6μm,木化,胞腔及孔沟明显。另可见表皮细胞碎片及细小螺纹导管。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粗粉0.5g置带塞试管中,加乙醚4ml,振摇,乙醚液供下述试验:①取醚提取液2ml,加25%盐酸2滴,锌粉少许,醚提取液由橙色变为无色。(检查苯醌化合物)②取醚提取液2ml,加1%三氯化铁试液2滴.振摇,醚提取液显暗 棕色。(检查酚性化合物) |
中药化学成分 | 果实含摁贝素(embelin)[1]。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恩贝素有驱绦虫作用(对蛔、钧虫无效)。其泻下作用很轻,故应同时服用泻药。从尿中排出,能使尿呈棕红色。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酸;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驱虫;止泻 |
功效分类 | 驱虫药;祛风药;祛湿药 |
主治 | 绦虫病;腹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9-15g。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驱虫,祛风湿。治绦虫病。 |
考证 |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Fructus Embeliae Oblongifoliae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Embelia oblongifolia Hemsl. |
科属分类 | 紫金牛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