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毛头鬼伞、毛头鬼盖、假鸡(土从)
|
汉语拼音 |
ji tui mo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伞菌科真菌毛鬼伞的子实体。
|
动植物形态 |
菌盖宽4-6cm,幼期呈圆柱形,后呈钟形,白色,顶部淡土黄色,表部具平伏淡褐色翘起的鳞片。盖缘易开裂。菌肉较厚,白色。菌褶密集,离生,初白色,很快变黑。菌柄圆柱形,如栽培得当,高可达30cm,粗可达4cm。柄中空但肥厚。担孢子黑褐色,光滑,椭圆形,(12.5-19.6)μm×(7.5-11)μm。
|
资源分布 |
我国各地普遍分布。
|
生态环境 |
夏、秋季节群生或单生于草地、林中地上、路旁或田野上。
|
药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储藏 |
夏、秋季全体呈白色时采收。洗去泥沙,立即放入水中煮沸 3mim,晒干,备用。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菌盖类圆柱形或钟形。直径4-6cm,白色、淡土黄色或深土黄色,表面具淡褐色平伏而反卷的鳞片,边缘纵裂。菌肉薄,类白色。菌褶白色或粉灰色。菌柄长7-25cm,直径约2cm,类白色,有时可见菌环。气香,味特异。
|
中药化学成分 |
含铝、镉、铅、镁、钙、银、砷、金、铯、铜、汞、硒、锌等微量元素。含氨基酸,尿素(urea),甲壳质(chitin),及黑色素(melanin)。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甘;性平
|
归经 |
|
功效 |
益胃;清神;消痔
|
功效分类 |
益胃药;清神药;消痔药
|
主治 |
食欲不振;神疲;痔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0-60g;或入丸、散。
|
用药禁忌 |
不宜与酒同食。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
考证 |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Fructificatio Coprini Comati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Coprinus comatus (Muell.ex Fr.)Gray[Agaricus comatus Muell.]
|
科属分类 |
伞菌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