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药学理论
西药数据库
OCT说明书 不良反应 进口药品
化学成分 药品专利 更多
中药数据库
中药大全 中国中药 更多
名族医药
藏族医学 蒙古族医学 傣族医学
瑶族医学 维吾尔族医学 苗族医学
 医学全在线 > 药学理论 > 中国中药 > 正文
百蕊草
医药数据查询入口汇总 字体:
  
别名 百乳草、地石榴、草 檀、积药草
汉语拼音 bai rui cao
英文名
药材基原 檀香科植物百蕊草或其变种长梗百蕊草的全 草。
动植物形态 1.多年生柔弱草本,高15-40cm。全株多少被白粉,无毛;茎细长,簇生,基部以上疏分枝,斜升,有纵沟。叶线形、长1.5-3.5cm,宽0.5-1.5mm,先端急关或渐尖,具单脉。花单一,5数,腋生;花梗短或很短,长3- 3. 5mm;苞片1枚,线状披针形;小苞片2枚,线形,长2-6mm,边缘粗糙;花被绿白色,长2.5-3mm,花被管呈管状,花被裂片,先端锐尖,内弯,内面的微毛不明显;推蕊不外伸;子房无柄,花柱很短。坚果椭圆形或近球形,长或宽2-2.5mm,淡绿色,表面有明显、隆起的网脉,先端的宿存花被近球形,长约2mm;果柄长3. 5mm。花期4月,果期6月。
2.本变种的果柄长可达8mm,余与百蕊草相同。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至长 江以南大部分地区。 2.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西、广东、四川等地。
生态环境 1.生于沙地草丛中或石坎边。 2.生于草坡。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春、夏季拔取全草,去净泥土,晒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全草多分枝,长20-40cm。根圆锥形,直径1-4mm;表面棕黄色,有纵皱纹,具细支根。茎丛生,纤细,长12-30cm,暗黄绿色,具纵棱;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线状披针形,长1-3cm,宽0.5-15mm,灰绿色。
小花单生于叶腋,近无梗。坚果近球形,直径约2mm,表面灰黄
色,有网状雕纹,有宿存叶状小苞片2枚。气微,味淡。
以果多、色灰绿、无泥砂者为佳。
显微鉴别 百蕊草 茎横切面:类圆形,有5-10棱。表皮细胞长方形,外壁稍厚。皮层外侧为2-3列厚用细胞,棱处更发达;薄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向内细胞渐大。中柱鞘纤维束帽状,位于韧皮部外
侧。维管束外韧型。形成层通常不明显。木质部导管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3-33μm,单个散在或2-3个成群;木射线宽1列细胞,壁稍厚,木化。髓部常因薄壁细胞破裂而成空洞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相似,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外侧常略呈乳头状;叶绿表皮外侧被角质层。叶肉细胞分化
不明显,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
发达。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
呈多角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平
直。气孔千轴式。叶缘细胞常
见有角质层突起。
理化鉴别 取粉末1g,加
甲醇10ml,回流提取30min,滤
过。取滤液5ml,加少量盐酸及
镁粉,呈橙红色。
中药化学成分 全草含3,5,7,4′-四羟基黄酮-3-葡萄糖-鼠李糖甙(3,5,7,4′-tetrahydrox-
yflavone-3-glucosyl-rhamnoside),紫云英甙(astragalin)即3,5,7,4′-四羟基黄酮-3-葡萄糖甙(3,5,7,4′-tetrahydroxyflavone-3-
glucoside),山柰酚(kaempferol),丁二酸即琥珀酸(succinic acid)[1],以及生物碱、甾醇、酚
类、挥发油、D-甘露醇(D-mannitol)[2]。
理化性质
中药化学鉴定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炮制方法
剂型
中药制药工艺
药理作用 抑菌作用 百蕊草素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琥珀酸对白色念珠菌无抑制作用。百蕊草素Ⅰ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药理学
药代动力学
毒理学
药物配伍
药性 辛;微苦;性寒
归经 脾;肾经
功效 清热;利湿;解毒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补肾药
主治 风热感冒;中暑;肺;乳蛾;淋巴结结核;乳痛;肿;淋证;黄疽;腰痛;遗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9;研末或浸酒。外用:适 量,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不良反应及治疗
选方
临床运用
各家论述 1.《国药提要》:治头疮及颈淋巴腺炎。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头昏体弱,腰痛,遗精,滑精。
考证 出自《本草图经》
药物应用鉴别
药典收录
药材拉丁名 Herba Thesi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Thesium chinense Turcaz. 2.Thesium chineuse Turcz.var.longipedun-culatum Chu
科属分类 檀香科
出处 《中华本草》
相关文章
百蕊片
百蕊胶囊
百蕊草根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