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
水麻、八棱麻、大接骨、大糯叶
|
汉语拼音 |
shui zhu ma
|
英文名 |
|
药材基原 |
为荨麻科植物水苎麻的全草或根。
|
动植物形态 |
半灌木,高达4m。小枝生短伏毛。叶通常对生;叶柄长1-10cm;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5-13cm,宽4-9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圆形,边缘密生牙齿,两面疏生短伏毛;基生脉3条。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序胶生,长约10cm,稍分枝或不分枝;雄花直径约2mm,花被片4,雄蕊4;雌花簇球形,直径约2.5mm,雌花被管状,生短毛,柱头丝形。花期8-10月,果期10-12月。
|
资源分布 |
分布于广东、海
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
生态环境 |
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山地林下或沟边。
|
药用植物栽培 |
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
采收和储藏 |
|
药用部位 |
|
生药材鉴定 |
|
中药化学成分 |
水苎麻中含生物碱:3,4-二甲氧基-ω-(2-哌啶基)苯乙酮[3,4-dimethoxy-ω-(2′-piperidyl)acetophenone][1],小穗苎麻素素(Cryptopleurine)[2]。叶和细枝中含5α-豆甾烷-3,6-二酮(5α-stigmastane-3, 6-dione),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即坡模醇酸(pom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羽扇豆醇(lupeol)和β-p谷甾醇(β-sitosterol)等[3]。
|
理化性质 |
|
中药化学鉴定 |
|
中药有效成分结构式的测定 |
|
炮制方法 |
|
剂型 |
|
中药制药工艺 |
|
药理作用 |
|
药理学 |
|
药代动力学 |
|
毒理学 |
|
药物配伍 |
|
药性 |
味微苦;辛;性温
|
归经 |
|
功效 |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
功效分类 |
祛风湿药
|
主治 |
风湿痹痛;跌打
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
捣敷。
|
用药禁忌 |
|
不良反应及治疗 |
|
选方 |
|
临床运用 |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治风湿性关节炎。
|
考证 |
始载于《中国经济植物志》。
|
药物应用鉴别 |
|
药典收录 |
|
药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Bothmeria macrophylla Hornem.[B.platyphylla D.Don]
|
科属分类 |
荨麻科
|
出处 |
《中华本草》
|